摘要:没几天,李嘉诚公开露面,想跟大家解释清楚,可惜观众压根儿不买账,就在这时候,大家开始聊起霍英东家族,拿他们跟李嘉诚比来比去。
李嘉诚卖掉海外港口,不仅把他自己的商业决定推到了风口浪尖,还把霍英东家族也带上了热搜。
没几天,李嘉诚公开露面,想跟大家解释清楚,可惜观众压根儿不买账,就在这时候,大家开始聊起霍英东家族,拿他们跟李嘉诚比来比去。
霍英东究竟干了什么事儿,竟然在去世这么多年后,依旧是大家心中“商人楷模”的标杆?
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那会儿,中国物资紧缺得很,尤其是前线急着要药品和军需品,当时香港既能搞到东西,又管得没那么严。
霍英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的,他听说志愿军急需盘尼西林这种药,就赶紧在香港市场上买了一大堆。
后来他发现,普通的盘尼西林因为保存问题没法用太久,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了纯度更高的军用版本。
为了把这些东西送到内地,他选了走私这条风险很大的路,运东西的时候,麻烦事儿非常的多。
香港的管事儿部门和敌对势力都盯着他,甚至有一艘船还被炸沉了,损失挺大,可他没停下来,调整了一下,每次出船前都亲自检查船体,确定没问题才出发。
尽管这样小心,后来还是有一艘船被撞翻了,两名船员没了命,即便出了这些事,他还是继续干。
除了药,他还运了铁皮、橡胶这些军需品,这些东西当时卖不了多少钱,可他不在乎赚多少,只想着能帮上前线。
那几年,霍英东的钱没怎么多起来,船队也没啥大发展,比起来,别人干这个都能赚不少,但他压根儿没把赚钱放第一位。
抗美援朝结束了,他慢慢不干航运了,转去做房地产,到了六十年代初,他的生意一下子做大了,在香港挺有分量的。
就在他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因为支持国家,港英政府开始找他麻烦,尽管这样,他还是接了些不赚钱但对大家有用的活儿,影响力没丢。
过了几十年,中国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1978年,霍英东跟李嘉诚一起被请到北京,感觉国家要迈出大步子了。
消息出来后,他没多想,1979年初,他就跑到广东中山投钱,成了外商在内地投资的头一例。
接着,他看广州没地方接待外宾,又掏钱建了宾馆,这栋34层的大楼不光解决了问题,还给后面来的外资做了个样子。
霍英东投的钱没停在这儿,他开始关心基础设施,专挑技术难、短期赚不了钱的项目,比如在广州,他帮着建了洛溪大桥,这桥当时在全国都少见。
他还把活儿都交给国内团队,虽然进度慢了点,但他觉得让本地人学会干这个比光把桥建起来更重要。
后来他又出钱修学校,海南开发刚起步时,他也带着人过去,这些事都是在不确定的时候干的。
反过来看,李嘉诚那时候就小心多了,1978年听说改革开放,他没马上动手,足足看了15年,到了90年代,他才大规模进内地。
他的想法一直是别冒险,等时机好了再干,这招确实让他后来赚了不少,可大家也看出来,他对国家急需的东西反应慢了点。
好多年后,他决定卖海外港口,质疑声就来了,2025年3月16日那场直播,他想跟大家说清楚,可观众早就对他有看法了。
李嘉诚这事儿一出,大家就回头看霍英东家做过啥。抗美援朝时他跑前跑后支援前线,改革开放刚开始他又带头投钱建东西。
这些老故事在2025年这阵风波里被翻出来聊,霍英东家的名字成了一种标志,同一时间,李嘉诚因为港口的事儿形象不太好。
俩人走的路不一样,影响也差了不少,大家聊的,不光是钱多钱少,而是他们在关键时候怎么选的。
再说抗美援朝那时候,霍英东做的不是随便的事儿,当时香港是英国的地盘,各种势力盯着。西方封锁中国,前线补给难上加难。
霍英东运东西,不光要对付自然条件,还得扛住政治压力,他硬是坚持下来,用自己的资源帮国家填窟窿。
这在当时的市场里不常见,因为运军需品风险大,赚的还少,李嘉诚那会儿还没啥名气,不过他的生意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起步的。
到了改革开放,两人的差距就清楚了,1978年国家说要开放,对香港生意人来说是个机会,也是个考验。
霍英东没等,政策一出来第二年就干上了,他的钱投在基础设施和招待设施上,这些活儿花钱多,短期回报少。
李嘉诚就先看着,等政策稳了、市场熟了再进来,他的打算是保住生意,别太早担风险,这差距是因为俩人看自己的位置不一样。
霍英东愿意把生意跟国家需要连起来,哪怕短期吃亏,李嘉诚更专注生意本身,先想着企业能长久发展。
那时候这俩选择没啥大争论,可到了2025年,大家就拿这个来掂量他们做得咋样,霍英东在抗美援朝和改革开放里干的事儿,留下了印记。
抗美援朝那会儿,他运的东西直接帮了前线,虽然算不出具体多大用,但肯定让志愿军多撑了会儿,改革开放刚开始,他投的项目给内地经济开了个口子。
中山温泉宾馆和白天鹅宾馆建起来,不光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外面的人看到中国真要开放了,洛溪大桥这些基础设施,给地方发展打下了底子。
这些东西不是马上就看得出效果,慢慢才显出来,后来中国经济起来了,霍英东当年的决定就显得有眼光了,他的选择帮了国家,也给家族挣了名声。
这名声在2025年又被提起来,比起来,李嘉诚的生意做得挺好,可更多是给自己攒了钱。
他改革开放后投了房地产和港口,这些项目是推了经济增长,可大家觉得他主要是为了自己公司。
2025年卖港口这事儿,把对比放大了,李嘉诚把海外资产卖了,被说成是为了钱,尤其那时候全球局势挺紧张,这步棋让人生气。
直播里他想解释,可没啥用,大家反倒想起他过去关键时候老是等等看,霍英东家因为以前干的事儿被老提,他们的行为让人觉得是大手笔。
2025年这场风波,把两家摆到大家眼前比,如今在网上,霍英东家的名字老上热搜,大家开始翻他们过去的事儿。
抗美援朝时运东西,改革开放开头投钱,这些老事儿被拿出来传,人们关注的,是他们怎么支持国家的,这支持不光是生意上的事儿。
李嘉诚卖港口被看成他一贯路数的延续,大家想起他改革开放那会儿的小心劲儿,还有后来进内地时的准头。
这些在生意上没问题,可没赢得一样的认可,直播后,网上骂声没停,说明大家对他的看法变了。
两家形象差这么多,其实是过去做事攒出来的,霍英东关键时候选的路,直接帮了国家发展,李嘉诚靠稳当经营弄了个大生意,可也让人觉得他老想着赚钱。
2025年这回,大家把这差距放大了,霍英东家因为过去的事儿被记住,李嘉诚因为现在这步挨了批,观众的反应,是他们拿历史和现在一块儿看的。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