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2号,平凉崆峒区柳湖镇,老张家门外一大早全是测绘队,这可不是简单的拆迁,背后藏着百亿级的经济大动作!同一天,区委书记刘国军去机场规划区调研,车里正放着新闻联播-适度超前搞基建-的报道,这巧合简直神了,完美诠释了县域经济的突围之路。
-3月12号,平凉崆峒区柳湖镇,老张家门外一大早全是测绘队,这可不是简单的拆迁,背后藏着百亿级的经济大动作!同一天,区委书记刘国军去机场规划区调研,车里正放着新闻联播-适度超前搞基建-的报道,这巧合简直神了,完美诠释了县域经济的突围之路。
我研究基建十五年了,推土机开到哪儿,哪儿就是经济的风口。
刘书记看的S23高速,61.2公里,砸进去94.7亿!崆峒区去年财政收入的3.2倍啊!这可不是小数目,现在土地财政都缩水了,西北哪来的钱搞这么大的基建?答案就在一个被忽略的小细节里:平凉机场高速玩的是特许经营!三年前雄安新区一个项目,央企老总就说过:-现在地方政府都学精了,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了。
-数据说话,2023年全国交通领域特许经营项目暴涨47%,平凉这是后发制人啊!
但是,资本的游戏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
环评报告里一组数据很有意思:机场高速要征地1862亩,基本农田占了31%,比2019年兰州中川机场三期扩建还高了9个点。
刘书记反复强调-每亩4.8万补偿必须到位-,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是给投资方吃定心丸呢!2022年中部一个高铁项目,就因为补偿标准变来变去,施工方多花了1.2亿协调,这教训太惨痛了,现在西北的领导都学会了先算民生账再算工程账。
挖掘机轰隆隆地响,我看到指挥部墙上的进度表:2025年三季度拆迁完,四季度开工。
这速度,简直-平凉速度-!更让我震惊的是背后的经济账:按2023年甘肃的建筑业产值算,这项目提前一个月竣工,GDP就能涨0.3个点!怪不得刘书记-五天一会商-督战,区域竞争,谁先修好路,谁就赢麻了!十年前宝兰高铁开通,天水物流企业数量涨了278%,现在历史重演,主角换成了航空经济!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
我采访一个建材供应商,他拿着水泥质检报告苦笑:-现在全省都在抢工期,P.O42.5水泥比年前涨了15%。
-基建狂飙,资源错配的风险也来了。
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数据,甘肃水泥产能利用率连续6个月超过85%的警戒线了,平凉项目光土方就要42万立方米混凝土,周边200公里的搅拌站都得玩命干!这种甜蜜的烦恼,估计也是地方政府想要的-发展阵痛-。
晚上,我站在未来的航站楼选址,远处的村庄灯火和探照灯交错,就像基建大潮的矛盾:又要速度又要温度,又要赚钱又要保障民生。
刘书记说的-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理解-,在晚风里格外清晰。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过:-推土机推平的不仅是土地,更是制度创新的门槛。
-平凉用特许经营搞钱,用专班机制提效率,用数字化征迁平台防矛盾,这些突破比GDP数字更有意义。
离开发布会,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份《平凉临空经济区规划草案》,-2035年航空货运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很醒目。
这数字对投资大佬来说可能不算啥,但放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里,平凉就在兰西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间!一个券商分析师跟我说:-现在资本市场对西北基建不感冒,等机场高速修好,这里就是价值洼地!-这蛰伏期,说不定憋着大招呢!
回京高铁上,我总结了一下:94.7亿投资,32%花在桥隧工程上,黄土高原施工难度大;项目要引进路桥技工3800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去年才毕业2100人;还有,一个参与特许经营的央企代表吐槽:-地方要求6%的年化收益保底,现在融资环境下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这些,既是西北基建的雄心,也是转型期的阵痛。
火车哐当哐当,我想起老张家那堵画着红圈的院墙。
推土机推倒的不只是房子,更是老一辈的记忆。
也许会有年轻人,在新机场跑道上起飞,带着陇东高原的味道飞向远方。
这,不就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最好证明吗?就像刘书记手里那张设计图,那些等高线,不仅是地理高度,更是这个地方向上冲锋的坡度!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