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后遇到专业难题时,打开贵州财经大学AI助手输入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详细解答。”3月18日,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2023级金融学学生王梓腾向记者展示智能学习的新方式。这个基于国产C86 CPU处理器与DCU异构计算架构打造的AI系统前不久正式上线,正推动人工智
“课后遇到专业难题时,打开贵州财经大学AI助手输入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详细解答。”3月18日,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院2023级金融学学生王梓腾向记者展示智能学习的新方式。这个基于国产C86 CPU处理器与DCU异构计算架构打造的AI系统前不久正式上线,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型。
贵州财经大学AI助手
相较于通用型DeepSeek平台,贵财AI助手因本地化部署接入学校资源库,在解答专业知识时呈现近似专业教师的应答水准。“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专业问题的解析深度明显加强,就像专业课老师在亲自授课一样。”王梓腾感慨。
人工智能成为学习“助手”,今年以来,贵州各地各高校刮起“AI风”,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AI增强型智慧教学平台。
贵州民族大学首次采用Ollama、DeepSeek和Dify等先进技术,推出了专为师生服务的本地化智能助手。该模型的所有数据均在校园服务器(校级知识库)以及师生个人电脑(本地自有知识库)中处理,确保了数据安全与隐私。此智能模型能够实现秒级响应,使师生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智能服务的便捷。
贵州财经大学知识图谱
贵州师范大学AI助教“小香樟”通过接入DeepSeek大模型,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能力与课程专属知识库相结合,赋能助教深度剖析问题,推演步骤,提供更具针对性、启发性的解答,让智能答疑更具智慧洞察。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教育部“5G 智慧教育”试点高校,贵州医科大学积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贵州医科大学融合运用“5G+智慧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获工信部、教育部认证,成功获选“5G+智慧项目”,这也是贵州省唯一应用试点全国典型项目。《智慧绿脉: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实践》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项目;3个案例也入围“新质·引领·赋能”全国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活动……
“AI+”赋能课程内容和教学范式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贵州财经大学还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当下热点,搭建了以《税法》课程为核心,《税务管理》《税收学原理》《税收筹划》等多门省级“金课”为依托的智慧课程生态圈。
贵州财经大学《税法》智慧课程群
该课程群上线泛雅智慧课程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课程专属AI助教,搭载多个AI工具,实现教师端、学生端的个性化AI应用,将DeepSeek大模型深度思考与联网搜索能力与课程群专属知识库相结合,实现“一课一智库”、课课协同共生的新型智慧课程生态圈。
“《税法》智慧课程群通过系统化重构课程内容,凭借智能推荐、自动化出题和实时互动等功能,AI技术为课程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持,使教学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和个性化,进而促进学生在税法知识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税法》省级“金课”负责人徐艺告诉记者,课程团队也可利用AI学情分析,多维度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让AI真正赋能教师精准化教学。同时,课程团队还设计了数字人,定期推送税法最新规定;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税务行政争议解决仿真模拟项目”,强化学生学用结合。
作为贵州大学首批智慧建设课程之一,贵州财经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团队持续优化创新,以深化课程知识点为核心,融入课程思政与实践应用,结构化重组教学资源,建立多维度图谱矩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贵州大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讲座
“通过图谱矩阵推动生物化学知识重构、AI助教赋能智慧化升级、虚实结合突破生化实验时空限制、团队协作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师-生-机’交互创新教学范式等智能化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贵州大学生物科学系主任杨贵利说。
贵州大学公共英语系列课程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
教学时空界限的突破在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得到生动体现,公共英语课程团队引入24小时智能学伴系统,配合VR/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语言环境,彻底改变了传统语言学习模式。通过构建英语知识图谱和智能批改系统,实现了“教、学、练、评”全链条智能化改造。
如今,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贵州正积极推动AI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为推进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和实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