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因不满“素人”(普通人)孕妇网友对韩国明星张元英的评价,出手“开盒”其隐私信息,一时间,不少网友怀疑,谢广军女儿“开盒”他人的隐私信息是从百度处泄露。谢广军在个人朋友圈发文道歉称,自己女儿是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个
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因不满“素人”(普通人)孕妇网友对韩国明星张元英的评价,出手“开盒”其隐私信息,一时间,不少网友怀疑,谢广军女儿“开盒”他人的隐私信息是从百度处泄露。谢广军在个人朋友圈发文道歉称,自己女儿是把海外社群网站上的他人隐私信息发布在个人账号上,进而导致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
网传百度高管女儿“开盒”网友 来源网络
最新回应:百度公布“开盒事件”调查详情:谢广军女儿披露开盒渠道
“人肉开盒”,即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公布于网络,甚至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记者发现,近年来,多个部门和平台都曾严厉打击“人肉开盒”行为,但如今,这一乱象依然存在于网络。
人人都可能被“开盒”?
根据已有的报道,多年前,“开盒”一词就开始流传。当时,有游戏圈玩家因为意见不同而“开盒”网暴他人,由此也成为“被开盒者”,后来,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网红博主、普通人也深受其害。
3月19日,“2年被家暴16次”新闻当事女子称,自己在年初直播后被“开盒”,随后遭遇大规模网暴。
网传的“开盒”服务中,只需要向开盒者提供QQ、支付宝或手机号等账户信息,就能查到当事人的照片、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例如,50元能查到户口信息,300-400元查到家人信息,2000元查到车辆定位、航班和酒店信息等。
这些信息一旦被曝光,“被开盒者”将遭到无穷无尽的电话轰炸、网络谩骂,甚至被线下威胁、骚扰等。UP主川烈形容,“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
up主川烈被开盒后收到无数信息轰炸 /受访者供图
2023年,川烈在发布一条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科普视频后被开盒。起初,有陌生网友添加了QQ好友,发送了他和家人的身份户籍信息、手机号等,嘲讽他“你是要送我进去吗”?在向平台举报该网友后,川烈一家便常常收到骚扰电话和信息轰炸。
后来,这名网友被举报后便转到了Telegram,还创立了“人物百科wiki”频道,专门发布和售卖各类户籍信息。
为了吸引网友购买户籍资料和行踪信息,该网友将川烈一家的户籍信息和电话置顶,甚至将其生活照片P成遗照、色情照片,配上侮辱、咒骂等文字,发布在各大聊天群和视频号上,引导他人网暴川烈,“对方声称自己掌握大量户籍信息,挖出了我32个亲戚,公布手机号引导别人来教育辱骂我,每条动态的观看人数都是上万次”。
最令川烈震惊的是,那时他刚刚补办身份证,新的证件还没到手,证件照片就被公布到了网上。
川烈卧底发现,这名网友公布了上千人的户籍信息,涉及网红、明星、名人、普通人,其中多名网红、博主的照片还被打上“肥猪”“弱智”等辱骂标签。
同一时间,被“开盒”的不止川烈一人,被“开盒”的后果,也不仅仅是信息轰炸、语言攻击,恶意P图,不少人甚至遭遇勒索威胁、线下跟踪等。
B站近百万粉丝的博主玥玥曾公开了自己被“开盒”的经历,她还被对方追踪到了家门口。“开盒者”拿到她的个人信息后,先是伪装成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确认了地址,被识破后,对方又寄了藏有定位追踪器的礼物,通过蹲守快递派送路径,得到了她的地址,随后直接找到家门口拍照求证。如此疯狂的举动,仅仅是因为想要和她线下交友。
另一名被粉丝“开盒”的UP主Catzz则遭遇了粉丝“配件哥”(catzz对他的称呼)长达一年的骚扰,“通过电话、社交平台、邮箱、微店等辱骂、威胁、绑架、诅咒,甚至攻击我的群友、粉丝”。
2024年5月,在被“配件哥”骚扰4个月后,Catzz不得不选择报警,警方进行了治安调解。仅过了3天,对方再次对她的社交账号发起骚扰威胁。再次报警后,“配件哥”写下保证书,但很快,他继续利用Catzz的邮箱注册涉黄网站,短信骚扰、P鬼图,发布绑架、性骚扰等消息。
后来,“配件哥”不断在网上发布侮辱、性骚扰信息,甚至前往Catzz居住的城市,并在一次漫展活动上当面挑衅她。这段时间里,Catzz数次报警,甚至发起诉讼,拿到了多份保证书,但这似乎并没有震慑对方,直到现在,她还不断收到对方的骚扰和轰炸信息。“我也是维权过程中才了解到,这个网友开盒骚扰过好几个女生,还有人为此陷入抑郁。”
谁在暗处“开盒”?
被频繁骚扰后,川烈通过手机号码、收款码、网络IP地址等信息锁定了那位公然售卖个人身份信息的“开盒者”。当时,已有数位UP主也被“开盒”,几人协商后联合报了警。
很快,警方查明,这起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省40余人,主要活动人则是2名未成年人。其中,“开盒”川烈的涉事人被处以10日行政拘留,且违法行为被永久记录在其个人档案中。
后来川烈了解到,这名未成年曾在2年前被初中学校开除,平日就靠“开盒”或贩卖个人信息来牟利。
川烈发现,“开盒挂人”群体大多是未成年人,或是一些圈子里的粉丝。他们“开盒挂人”,或是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而牟利,或是为了私人恩怨宣泄情绪、恶意报复与攻击,又或者,根本不需要理由。
上述说法也得到了媒体的印证。据央视媒体报道,热衷于“开盒挂人”“网络厕所”的群体中不乏未成年人,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也有可能只是心情不好、看不顺眼。”小佳告诉记者,3年前她在读高中时就被“开盒”。后来她在校友群发现,“开盒者”就是自己熟悉的同学,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更没什么矛盾。“我一直没想到怎么得罪了她,但怕家人也被开盒,所以删掉了她的联系方式,也删除了任何一位声称要开盒别人的好友。”
如今,小佳偶尔还能在一些聊天群里看到“开盒者”。她向记者发来的截图显示:接开户、卖水印,身份证信息100,信息少要给钱50,(信息)太少给100。100块开户教程+开户软件链接。
目前仍有人售卖他人信息
上述信息还有待更详实的证据进一步确认。记者通过检索,在社交平台和二手平台发现,目前依然有人发布相关广告。一位网友发来自己在外网的“开盒”订单,包括身份证、QQ微信号、手机号、住址、公司信息、婚姻状况等,“每个人开出的信息条数不一样,但基本数据都能查出来,酒店信息要请黑客人工,全家户口3000多”。
“早前的网络信息泄露严重,比如注册网站或App、点餐、寄送快递等,个人信息很可能会被收集或售卖到外网。一旦泄露,就可以永久被查到。”川烈曾在收集证据时卧底过“开盒者”聚集的论坛,他称,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储存在社工库中,也就是不法分子为收集个人信息搭建的数据库,“只要有社交账号,手机号或身份证号,就有可能搜到户籍信息,包括家人的”。
如何治理“人肉开盒”?
在几位UP主联合报警后不久,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年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开始集中整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取缔以“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拉踩引战”等为主题的账号、群组,严肃查处组织斗狠PK、直播约架的主播账号,从严惩治发布“标题党”内容故意煽动网络戾气的“自媒体”账号,集中关闭一批以侮辱性词汇命名、网络戾气扎堆的圈子、超话、贴吧,下架关闭提供有偿代骂等服务的商家店铺。
川烈回忆,那段时期,网络“开盒者”确实有所收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蠢蠢欲动,“因为信息泄露的后果是不可逆的”。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7月中旬以来,网信部门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在此期间,北京、河南、贵州等地网信部门深入核查问题线索,解散关闭1500余个提供挂人服务的话题、超话、贴吧,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平台予以从重处罚,相关违法线索已转公安机关。
川烈社交账号多次受到“被开盒者”求助
相比而言,“被开盒者”受到的冲击、维权所付出的成本要更多。
在被“开盒”骚扰的一年里,Catzz截图取证了1672条骚扰记录。她告诉记者,得知对方是“惯犯”后,她开始实时记录骚扰信息,“每次固定证据的时间都不少,诉讼的成本更高,后来一度影响到正常工作”。
川烈也因为被“开盒”而数次选择报警、诉讼,每次所承担的代价都不低。他提到,抓到“开盒者”的那一次,仅律师费就花了2万多,“但那些开盒的人似乎并不怕,甚至会说,违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晶晶认为,与传统的网络暴力相比,“开盒挂人”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为严重,“网络造谣、暴力辱骂仅限于线上行为,但开盒行为使得个人信息透明化,这是非常恐怖的”。
郑晶晶补充,关于“开盒”的法律责任,在刑事责任方面,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政责任方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而在民事责任方面,开盒者的行为侵犯他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也属于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