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涟水】涟水抗日同盟会:热血铸就抗战篇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13:01 4

摘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一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捕或流亡在外的中共党员如李干成、陈书同、王伯谦等回到家乡涟水,与陈亚昌、万金培、林士钧等人联系地方进步青年,共同成立了涟水抗日同盟会,

卢沟桥事变后的涟水抗日同盟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一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捕或流亡在外的中共党员如李干成、陈书同、王伯谦等回到家乡涟水,与陈亚昌、万金培、林士钧等人联系地方进步青年,共同成立了涟水抗日同盟会,组织广大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初冬的希望之光

初冬时节,淮阴人宋振鼎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归来,首先来到涟水,传达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徐烈(张爱萍)和吴缄之(吴仲超)关于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建立抗日武装的重要指示精神。他带回了《解放》《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等文件,并交给大家传阅。根据党的指示精神,他们深入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最终决定发起组织抗日同盟会。

抗日同盟会的成立与发展

1938年1月下旬,在三区灰墩小学召开了有60余名代表参加的涟水抗日同盟会成立大会。会上推选了李干成、万金培、陈亚昌、陈书同、王伯谦、林士钧、薛味五、薛华甫、闻金门等11人为理事会理事,李干成担任理事长,陈亚昌和万金培为常务理事,闻金门任秘书。涟水抗日同盟会随即公开进行各项抗日救亡活动:

1.创办报纸:办起了《涟水日报》和《动员朝报》,传播各地抗日活动的信息,转载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救亡的文件。

2.印刷宣传材料:印刷了近万份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中央号召全国抗战的宣传材料,以及数千册抗日救亡歌曲的材料,在全县各地广为散发。

3.干部培训:2月份,涟水抗日同盟会和苏北抗日同盟会总会先后在灰墩小学和金城庵联合举办了两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

4.流动宣传队:涟水抗日同盟会组织了一支由34人组成的抗日流动宣传队,走集镇串村庄,教唱抗日歌曲,演出话剧和街头剧,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国民党的压迫与涟水人民的坚持

1938年秋,涟水抗日同盟会已经发展会员200余人。然而,他们的积极行动却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1938年10月,国民党涟水当局封闭了涟水抗日同盟会的办公地点,迫使涟水抗日同盟会解散。但涟水人民并没有因此放弃,1938年8月前后,王伯谦决定成立涟水县民众抗日救国会,继续打着抗日救亡的旗号,向全县人民发表了《告涟水同胞书》,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得到了涟水人民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涟水抗日同盟会虽然短暂存在,但它在涟水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传播了抗日救亡的思想,还培养了一批批抗日骨干,极大地激发了涟水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一切敌人,赢得最后的胜利。让我们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涟水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