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媒体文化大会|AI技术强势入局,新闻人拿什么面对变革

摘要:12月1日,2024新媒体文化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重庆邮电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头角传媒、重庆财经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5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环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分别从媒体融合、就业机会、文旅发展、伦理问题等方面分享了关于AI技术引领新闻变革的认识和思考。

12月1日,2024新媒体文化大会在重庆召开。来自重庆邮电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头角传媒、重庆财经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5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环节进行了深入讨论,分别从媒体融合、就业机会、文旅发展、伦理问题等方面分享了关于AI技术引领新闻变革的认识和思考。

本次分论坛由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院长杨莉主持。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睿表示,在万物互联和万物皆媒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方向和趋势,并且已经是国家战略。对于媒体融合,什么是媒体融合?融合什么?其实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个是信息融合,第二个是媒体技术融合,第三个是传播的途径融合。

这三个融合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媒体技术融合。比如说,今天我们讨论的以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对于我们的媒体融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信息的采集速度在以新技术的加持下,速度变得更快捷,传播途径变得更多元,生产内容变得更丰富。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冉明仙表示,技术引领新闻变革,这是一个非常前沿而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为什么要变?怎么变的?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从领导重视程度来看,变革的背景就是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热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就媒体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培育壮大媒体的新质生产力,探索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更好地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传播力和媒体引领力。二是从采访的视角来看,现在,人工智能正在尽力争取破解一直困扰记者的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在地震、火灾、泥石流等危险场景开展无人机的拍摄,尽力缓解记者的新闻线索难题,以及进行不同语种的智能翻译、视频的自动剪辑等,这都有助于新闻采访和制作作品提升效率。三是从写作和内容的生产视角来看,以往都是记者做文字,摄影记者做图片,有些人专门拍视频,这是相对割裂的,现在跨界融合,用新技术进行主题策划,运用全新的场景表达,这样的形式备受用户欢迎。

重庆头角传媒董事长皮睿表示,在新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时代给予我们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更多。一是催生很多新兴行业和岗位。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很多新兴行业正在催生,比如说催生了数字设计师这个新兴的职业,传媒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内容创作的能力,快速适应岗位的需求,获得就业的机会。二是传统岗位的一些升级。在记者、编辑、主播等传统的岗位中,技术的应用促使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升级。记者可以借助工具更高效地收集和整理信息,编辑能够利用工具进行内容的审核和优化,主播可以与虚拟主播配合,提升传播效果。三是行业需求的增长。随着传媒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既懂传媒又懂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传媒专业,以满足内容的创作和营销等方面的需求,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张红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文旅发展、文旅传播、文旅竞争带来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是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了城市数字空间,从媒介的空间、空间的媒介、媒介的地方和地方的媒介四个方面延展开,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空间具有的流动性、符合性和全息性。二是探讨数字城市的居民,在城市空间,每个人在网络上都是数字人,比如刷到了一个文旅视频,那么就进入了数字城市的空间,也就成为数字城市的居民,他是即时性的,可以一秒到重庆,也可以一秒到北京。三是呼吁运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真实的世界进行有效衔接,以此增强视频作品的感染力,从而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产生共鸣。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杨璟表示,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在人工智能运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一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公民的信息可能会被非法采集。二是由于过度追求受众,导致暴力、色情、猎奇的信息泛滥,新闻报道可能会缺乏人文关怀。三是人工智能能否成为新闻报道主体,这是一个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他表示,要加强新闻伦理关系的研究,在算法、人、新闻内容之间进行合理识别,建立起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伦理观,推动人工智能进一步引领新闻变革。

来源:七一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