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不到的高原冰川,无处不在的气候变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14:48 2

摘要:2025年,联合国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冰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淡水储存库,更是地球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冰川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水源,调节海平面,并支撑着生物多样性。然而,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导致冰川以惊人的速度消融,进而引发水资

2025年,联合国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冰川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淡水储存库,更是地球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冰川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水源,调节海平面,并支撑着生物多样性。然而,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导致冰川以惊人的速度消融,进而引发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并增加了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这些连锁反应对全球生态系统、人类生计以及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应对这一紧迫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宣布设立2025年3月21日为首个世界冰川日,并同时宣布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动员所有人共同保护冰川。

一、冰川的消融及其产生的问题

冰川,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很遥远。冰川的形成是极为漫长的,足够的大气固态降水形成积雪层,积雪通过圆化作用变成粒雪,粒雪再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冰川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发生积累和消融。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冰川-“世界屋脊”,也是我国冰川分布最多的地方,这些冰川为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河流提供水源。根据中国冰川编目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几十年间,中国冰川面积萎缩了20%,约有8310条冰川完全消失。

可怕的不是冰川消失,而是冰川急速消融所带来的诸多危害。首先,冰川消融会引发一定范围内的冰川灾害及次生灾害,如居住在冰川附近的村落发生崩塌,甚至引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其次,冰川消融会导致湖泊扩张、海平面上升,逐渐导致大范围的生态和物种失衡,如过度融化和冻土层解冻造成了更多的水土流失。专家认为,冰川融化对下游的径流总量产生的更大影响在于对径流季节性变化的调节能力。具体来说,在寒冷的冬季,冰川消融减弱、积累量增加;随着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加快,释放出大量冰川融水。因此,在炎热干燥的季节,冰川能够提供稳定的水源。然而,随着冰川的减少或消失,这种调节能力会减弱,这意味着干旱和洪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2024年10月1日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该条例的实施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解决冰川消融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是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1992年5月9日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截至2024年10月,共有198个缔约方。《公约》自1994年3月21日起对中国生效。迄今,《公约》已召开了29次缔约方大会。30多年间,《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公约》规定了所有国家对减排和共同努力适应气候变化的承诺,即国家自主贡献。2024年12月31日,中国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报告,内容包括中国温室气体清单,国家自主贡献进展,减缓政策行动及其减排效果,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需求及获得的支持等信息。报告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贡献。中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个人而言:

1、绿色低碳出行,短距离优先步行、骑自行车,长距离优先公共交通工具

2、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自带饭盒,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

3、节约能源,包括水、电、食物、煤、薪柴等

4、鼓励使用更环保的能源,如电车

三、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

国际社会已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在此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气候风险不会消除,潜在的气候风险仍在不断累积,甚至在全球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

四、积极探索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我国一贯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以下简称《适应战略2035》),为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明确了2014至202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2023年12月我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个部门出台了《贵州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国家疾控局会同多个相关部门,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和论证的基础上,2024年9月,起草形成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了10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重点任务。

一是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二是完善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三是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预警提醒。四是强化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脆弱性和适应能力动态评估。五是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防范和综合干预能力,包括增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协同能力,加强重点场所、脆弱人群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与干预。六是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保障能力,包括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卫生应急救治能力。七是增强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包括加强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抵抗力和恢复力,提升气候敏感疾病的诊疗能力。八是营造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九是加快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科技创新。十是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全球行动。

《行动方案》明确了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策略,分阶段设置工作目标。计划到2025年,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和指标体系构建等。计划到2030年,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气候韧性显著增强,全社会气候变化健康适应的友好环境基本形成。《行动方案》的出台,对增强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文章主要用于传播正能量,宣传健康资讯和发布六盘水卫生健康系统动态,除注明转载外,均系本单位供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和引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将根据需要全部转载或部分摘录、引用未作版权声明的文章,以传播优秀资讯。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相关所有权人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合作!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