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沙龙 | 当元曲遇到评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2 16:27 5

摘要:近日,龚琳娜联合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以“唱一唱古人的闲情逸趣”为主题,跨界融合戏曲评弹元素,共唱元曲,探索传统音乐在当代语境下的多维价值,为国乐创新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近日,龚琳娜联合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以“唱一唱古人的闲情逸趣”为主题,跨界融合戏曲评弹元素,共唱元曲,探索传统音乐在当代语境下的多维价值,为国乐创新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在戏曲与歌谣的平衡中

重构元曲气韵

一直以来,龚琳娜致力于以现代音乐语言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深耕中国古诗词音乐创作。继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二十四节气古诗词》等作品之后,龚琳娜又聚焦元曲艺术,以“戏歌共生”为核心理念,将昆曲的婉转、评弹的灵动、杂剧的叙事张力融入当代音乐创作。

元曲在中华古典诗词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元代散曲和元杂剧,《西厢记》《窦娥冤》等元杂剧家喻户晓,关汉卿、白朴等名家的散曲、小令更是文学瑰宝。龚琳娜坦言:“与元曲缘分颇深,当年毕业音乐会演唱的曲目就是《窦娥冤》。元曲是诗、乐、戏三位一体的艺术瑰宝。如何在保留戏曲化表达的同时,赋予其歌曲的抒情性与传播性,是创作中需要寻找的平衡点。

龚琳娜为现场观众演唱了《忘忧调》,表现出昆曲水磨腔与现代和声的碰撞——既延续了元曲“依字行腔”的声韵传统,又通过节奏重构与配器创新,令古调焕发符合当代审美的听觉质感。作品以声韵考据为根基,通过评弹滚调与昆曲一板三眼的融合,既传承了古调精髓,又突破了传统界限。

评弹腔韵与元曲文本

的诗意共振

龚琳娜与评弹名家盛小云联袂演绎的苏州话版《十二粉蝶》,以元曲小令为词本,巧妙化用评弹“说噱弹唱”的表现手法,以吴侬软语的柔美音韵模拟蝶舞翩跹的意象。

龚琳娜说,评弹的叙事性与元曲的市井气息天然相通,在旋律中嵌入“滚调”与“叠句”,让古典文本的诙谐与哀婉穿透时空,直抵人心。

盛小云与龚琳娜从苏州评弹的“嗲”聊到元曲的烟火气,从方言的韵律谈到传统艺术的当代创新。盛小云现场向观众讲授苏州评弹中的腔韵,并以“柔撩”、“气声”等技法示范,带领观众一同体会评弹与元曲“以情带声”美学观的深层契合。

苏州话版《十二粉蝶》,婉转的唱腔、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苏州话,春风扑面、以歌绘景,将江南水乡的美景呈现在观众眼前。

“苏州评弹,最难学的就是苏州话。数个数都能‘平上去入’全齐活,字正腔圆得像在打架!”盛小云现场用苏州话演绎《十二粉蝶》片段,笑称:“苏州话的‘嗲’不是娇气,是骨子里的性格!评弹讲究‘说法中现身’,一人分饰生旦净末丑,说翻脸就翻脸,吴侬软语的韵律就是天然的戏台。”

对于传统艺术的创新,龚琳娜以《十二粉蝶》为例:“蝴蝶扑棱翅膀的声儿,得靠苏州话的‘儿化韵’带出来,甜到心里却不腻——方言本身就有天然的美。”盛小云强调:“韵律在话里,文化在韵里。”龚琳娜也直言:“传统不是博物馆的古董,得能上音乐节,用琵琶配架子鼓,带领年轻人跟着晃,这才是活着的文化。唱的是古调,活的是当下。

制作人陈军伍解析编曲巧思:“歌词‘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的俏皮意象,需以评弹三弦的颗粒感音色模拟蝶翅振颤,同时嵌入电子音效营造‘乱点罗衣’的纷飞动态。”这种“古器新声”的碰撞,正是传统音乐破圈的密钥。保留评弹的吴侬雅韵,通过律动节奏与国际化配器吸引年轻群体。为此,他以琵琶为灵魂乐器,融入雷鬼节奏与现代音乐元素,凸显评弹的“原生质感”。

“美”与“江南”仿佛是苏州评弹与生俱来的气质。苏州评弹被誉为曲艺的兰花、江南的明珠,深受江南地区民众的喜爱。“近年来,我更多地关注起了评弹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做了很多跨界的尝试。”除了与龚琳娜合作元曲,盛小云热情拥抱各种艺术门类,将传统古韵与时代新韵创新交融:与痛仰乐队合作过、混搭过陕北说书、与郁可唯合作《秋兴八景》等......“他们都是循着苏州评弹的美而来,而我是循着青年人的脚步而去。”盛小云说。

深植传统肌理

拥抱跨界思维

龚琳娜现场首唱《闲快活》,以轻快旋律演绎关汉卿笔下的闲适哲学: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歌词中“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的市井烟火气,通过笙箫与电子Loop的叠合,既保留元曲的趣味,又赋予其空灵意境。龚琳娜“元曲的'闲快活'绝非消极避世,而是用悠闲对抗焦虑的生命智慧。

龚琳娜表示,将通过元曲系列,尝试跟不同的戏曲合作,如秦腔、豫剧等,为元曲注入生动气韵,希望这些歌曲可以广为传唱。

摄影:袁野

撰文:张立群 韩如瑶

编辑:董洺辰

来源:国家大剧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