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催婚VS子女恐婚:一场代际价值观的无声战争|播客002-5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2 17:21 3

摘要: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这是我们的第二期播客——《亲密关系的新挑战:解析现代晚婚不婚人群的情感纠结》。由于一期音频长达1小时,因此将分集推送。请听第二期第五集:《父母催婚VS子女恐婚:一场代际价值观的无声战争》


收听播客点击这里:网页链接

6 面对催婚压力的应对策略

“对抗不如疏导”

雨哲:通过案例分享,我们感受到在心理咨询对处于困境中的朋友带来的帮助。虽然晚婚或不想结婚的人群,有些是自主选择,但他们同时面对社会压力和内心冲突,这些朋友该如何调整呢?

曹怀宁: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明确地认为自己不想进入婚姻,那么自我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问题可以被简化为——我们不能既要又要。既然如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背后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即父母的唠叨,或因为没有婚姻这样的社会属性和标签而产生的社会认可的缺失。这些麻烦是你做出选择背后所需付出的代价。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式,来柔化这些代价。例如,我们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催婚背后的恐惧和期待。我们是否可以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这样的期待?我曾经接手过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个男生不断被父母催婚,他明确告诉父母他不想结婚,但父母怎么都不放弃,他不理解为何会这样。咨询之后进行了解,发现他父母催得很急,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父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我了解到他父母退休之后,没有太明显的兴趣爱好,不跳广场舞,也不上老年大学,不喜欢出去旅游,每天在家里很无聊。老年人在家里需要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把这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结婚。

后来我问这个男生,根据你多年对父母的观察和了解,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喜欢做什么事情?如果让你为此花费很多钱,你愿意吗?他表示愿意。经过观察后,他花费很大一笔钱作为父母结婚三十周年的礼物,让他父母出去旅游。父母去玩过一次之后,他又为他父母提供以后旅游的经济支持,结果他父母渐渐爱上了旅游,继而又喜欢了摄影,从此对于他的催婚力度大大减轻。

所以有时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对抗力量背后的真实原因,也许针对它的根源进行解决,会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尊重选择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幸福是终极目标,别让自己成为路上的障碍”。

雨哲: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在对谈开头,提到了关于初婚年龄不断推迟的调查报告。当时网络上用了一个标题,叫做“现代人正在丧失爱的能力”。实际上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发现有些人是自己的选择,有些人确实渴望进入亲密关系,也有较高的情感需求,但在现实交往中还存在种种困难。今天我们谈了各种可能,也许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原因,曹老师对此也提供了一些方向和思路。在今天对谈的最后,我想请曹老师对晚婚或者不婚的处在困境的朋友们,再给我们说点什么。

曹怀宁我们应尊重身边每个人当下清醒、独立、自主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另外,我们最好永远对自己当下的想法或选择抱有反思。心理学上说,这像悬浮的第三只眼睛,时不时地思考自己当下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人,而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确信当下所做的事情或选择,是否能一直符合我们的需求或对我们有好处。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判断,但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愿意经常性地反思,重新考虑、体会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多多学习,积极提升自己,就会渐渐有能力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每个人最终极的目标都是幸福,千万不要成为自己在幸福路上的障碍。

雨哲:感谢曹老师今天为我们带来如何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分享。

曹怀宁:谢谢,再见。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caohuaining)。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