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轰鸣声中,零星火光划破漆黑的天际,胡塞组织发言人高声宣称,‘每枚导弹都是给美国的生日礼物’。
3月18日的深夜,央视的直播画面定格在也门首都萨那上空。
轰鸣声中,零星火光划破漆黑的天际,胡塞组织发言人高声宣称,‘每枚导弹都是给美国的生日礼物’。
而在远隔数千海里的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财报会上,数据也令人惊诧:仅仅为了绕开这片战云密布的红海航道,亚欧航线每周就要额外付出2.3亿美元的成本。
曾被外界视作“拖鞋军”的胡塞武装,究竟如何一步步成为五角大楼年度安全报告中,被列为“Tier-1威胁”的首要级别对象?
也门北部的萨达省,山峦与宗教气息同在。
宰德派千年的历史在这里生根发芽,宰德·本·阿里领导起义的古老典故,一直流传在当地的墓园和清真寺里。
在这样独特的宗教文化土壤中,孕育了对外来强权天然的抵抗基因。
1992年,侯赛因·胡塞在家乡创立了“青年信仰者”组织,也就是胡塞武装的雏形。
起初,这只是一个通过宗教教育与社区服务来获得民心的团体,想在政府边缘化宗教派别的背景下为宰德派青年创造一条出路。
然而,随着也门政局在统一后逐渐走向亲美、支持西方的路线,胡塞与萨利赫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侯赛因·胡塞和他的追随者在萨那街头喊出了“美国必亡”的口号,并且第一次冲击了美国使馆的大门。
这一场景成为外界日后回顾胡塞武装“反美化”转折点时,无法忽视的高光时刻。
伴随这一时期,胡塞在宗教学校网络里不断灌输反美、反以色列的诉求,最终将这股反美火种悄然埋下。
宗教与政治绕在一起,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2004年,胡塞武装创始人侯赛因·胡塞被政府军击毙,这使错综复杂的也门政局再加上了一把火。
血腥的牺牲,让此后接过指挥棒的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迅速推进军事化转型。
原本只专注于宗教与社会服务的组织,开始系统地在山地与村庄中建立根据地,囤积武器、训练新兵。
有研究者指出,这种“宗教+部落”的武装形式,往往在极端环境中形成极强的战斗韧性。
他们也确实走出了一条从宗教学校到军事据点的道路。
尤其是在2011年席卷中东的“阿拉伯之春”里,胡塞武装顺势与当时的也门前总统萨利赫结盟,对外高举抵抗外来势力的旗号,对内积累政治资源,一举占领了首都萨那。
2014年,争夺升级。
他们在与政府军的交战中,意外缴获了多辆美制M1A1主战坦克与一批F-5战斗机。
这意味着,曾被外界讥讽为“拖鞋军”的胡塞组织,开始真正实现从轻武器到重型装备的质变。
尽管坦克和战机的操作、维护都需要长期专业培训,但胡塞武装显然已经证明了自己在乱世崛起的实力与野心。
进入2015年后,也门内战激化,沙特主导的多国联军开始对胡塞展开大规模军事打击。
然而这个看似螳臂当车的地方武装,却能在漫长的沙漠地形和城市巷战中,屡屡让联军陷入泥潭。
其中的奥秘,除了胡塞本身的高动员能力,还有背后来自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的“输血”。
据多方情报分析,伊朗直接对胡塞基层提供导弹组装与操作培训。
在武器研制能力欠缺的胡塞手中,这些技术帮助他们实现了大规模火箭弹和弹道导弹的产能。
从2015到2023年,就不乏击落美制无人机、摧毁沙特雷达站等战例。
到2023年11月,胡塞甚至首次动用高超音速导弹击落一架美军MQ-9无人机,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互联网上,他们也玩得风生水起:胡塞竟然在TikTok开设了官方账号,日均发布15条战场视频,粉丝量一度突破300万。
有人调侃:背后有伊朗在给资金、给技术,胡塞武装只负责“放狠话和动手”。
这固然是一种调侃,但也间接说明了胡塞在中东代理人战争中的角色:
当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角力升级,伊朗需要一支能在南方战线上牵制沙特的“不对称”力量,而胡塞的地理位置与宗教背景恰好契合了这个需求。
2024年以后,胡塞武装的“低成本高收益”打击模式开始让世界震惊。
红海是全球航运咽喉,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周边更是战略要道。
他们巧妙利用北斗导航系统,把本来并不精准的民用无人机、火箭弹升级为定点打击武器。
对商船进行袭扰或威慑,迫使多国舰队不得不采取昂贵的护航行动。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胡塞武装声称只花了5000美元就能改装一架民用无人机,而以一枚价值200万美元的拦截导弹才能将其击落。
这种赤裸裸的成本比,让五角大楼也变得焦躁。
也难怪,他们在年度安全报告中,将胡塞列为“Tier-1威胁”,与伊朗、朝鲜、大国竞争等并列。
进入2025年3月,胡塞进一步加码了自己的“战略讹诈”。
他们针对国际社会宣称,若想恢复红海航运畅通,必须解冻伊朗在国际银行中被冻结的资产。
回顾历史,我们也能在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看到类似的“沉没成本”悖论:当一个非国家行为体的战争成本,远低于传统军事大国时,往往会引发漫长而代价高昂的拉锯战。
胡塞武装只是这一历史规律在当代的一个投射:沙漠中孵化的新型榴弹、无人机与弹道导弹,不再只是冷兵器时代的粗糙作战,而是经过外部军事力量、宗教动员以及现代科技赋能后的多重爆发。
端详如今的也门和红海局势时:如果非国家行为体的战争成本可以持续控制在0.1%,那么超级大国的军事优势又能延续多久?
面对愈发复杂的代理人战争、区域冲突以及科技扩散,或许国际社会更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对话与妥协,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高昂的军事支出和无止境的武力循环。
如今的胡塞武装,就像镶嵌在这块镜子上一个微小却耀眼的棱点,通过红海封锁与导弹打击,让世界的目光无法移开。
也门的战火仍在燃烧,国际航运的账本不断增厚,各方高潮迭起。
参考资料:
1.珠海网/央视新闻 2525-3-18:美军再次空袭也门首都萨那
2.齐鲁日报/齐鲁晚报:“硬刚”美英的胡塞武装
3.新浪微博/环球网:“封锁红海”的也门胡塞武装,什么来头?
来源:老张健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