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为什么结婚越来越难了

摘要:但是,时过境迁,科技的进步彻底解放了人力,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婚姻也早就从必需品转变为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换句话来说就是:出现了诸多婚姻的替代选项。

如果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品,那么它无疑是生活中的刚需。

人们依赖婚姻来削减生活开销,男女结伴生活,各司其职,从而获取住房配额、稳定户籍,确保下班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

在精神层面,也拥有一个合法的伴侣可以倾诉心声、共度时光,以抵御漫长夜晚的寂寞,携手共度余生。

但是,时过境迁,科技的进步彻底解放了人力,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婚姻也早就从必需品转变为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换句话来说就是:出现了诸多婚姻的替代选项。

就像我们现在也不定要买房,毕竟房贷的压力太大啦,而租房也逐渐成为了常态;下班回家也不需要等待他人烹饪,外卖服务随叫随到也能很方便;至于精神层面,智能手机几乎已经能满足所有的精神需求啦,与众多网友聊天、游戏、刷短视频,已经完全不需要日日夜夜只依赖一人啦?

可能会有人会反驳,婚姻非商品,而是情感的结晶——即便被视为爱情的坟墓,也是爱情的一种归宿,怎能以买卖商品的标准来衡量?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情感与婚姻截然不同,若二者非要有所联系,只能说婚姻是情感的一张契约书,但这契约含糊不清、条款缺失,唯有“契约”二字空洞存在,不仅不能为情感提供永恒保障,反而可能威胁个人财产。

说白了就是,婚姻这纸契约关乎财产,而非爱情。

退一步说,即便遵循古老传统,人们因爱结合,通过婚姻许下誓言,进而繁衍后代,实现婚姻的最终价值。

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得不正视,随着AI技术的兴起与普及,迈向后人类时代已近乎必然,人际情感变得脆弱,在电影《她》中就描绘了人与人工智能恋爱的情节,从这一角度看,爱情正逐渐消失,更何况婚姻呢?

人们依赖网络独立生活,通过屏幕分享日常,观看吃播、云养宠物、追捧CP,多数精神慰藉都能在网络世界获得。偶尔想在现实中寻求些许互动,“Crush”等短暂关系也能得到满足,所以,谁还会为昂贵的爱情和充满变数的婚姻付出呢?

再回到这场比喻的起点:在现代社会,爱情与婚姻已成为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如同购物车里的珠宝名牌包,看看就好,绝不愿为之买单。因为那些遥不可及的物品,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渴望拥有。

电影《她》中,情感丰富又略显犹豫的男主角,映射了现代社会孤独感激增的群体,人们感到孤单,却又害怕与他人签订白纸黑字的契约,根本原因并非房产、彩礼,而是内心深处一个愈发清晰的声音:“不值得”。

没有婚姻,生活也不算糟糕,甚至有些人也能过得很好,但是一旦步入婚姻,一旦陷入深情,就会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

经常有过来人说,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婚姻更是如此。以前人们一无所有,自然无所畏惧,赤脚便踏入婚姻。

但是如今,人们凭借科技与网络拥有了一定生活基础,如同拥有了自己的小屋,而外界风雨交加,谁还会愿意冒着风雨,再踏入另一间未知的小屋呢?

毕竟我们都没有足够坚固的精神庇护,毕竟无人能保证,冒着风雨进入的那间木屋比自己现有的更温暖、更坚固。你们说呢?

以上,共勉!

来源:夏苏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