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S感慨的是,他终于可以向方大师看齐了,拥有一片自己的有机茶园,嗯,还是很大很大的面积——纵切一条线,从头跑到尾,至少20分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站在有机茶园之巅的时候,老S一脸感慨。
李麻花也一脸感慨。
老S感慨的是,他终于可以向方大师看齐了,拥有一片自己的有机茶园,嗯,还是很大很大的面积——纵切一条线,从头跑到尾,至少20分钟。
李麻花感慨的是,我们终于可以跟那些长年跟在我们身后奔跑的直播间,视频号,公众号们,拉开距离了。
小陈茶事有自己的白茶山,自己的白茶厂,自己的注册商标,自己的有机茶基地,自己的特色产品,而这一些,都是当年一同入场的互联网茶叶账号们,望尘莫及的。
不妨骄傲一点,在他们还在用厂家的证件上架产品的时候,我们已经用自己的证件,实打实地销售自己的产品了。
接地气,有实力,敢想敢做。
未来十年,小陈茶事将如是发展。
有机认证机构派来的取样人员,还是去年的那两位。
中年的男性。
其实这活很不好干,累人。
为了随机抽取茶园里各处的鲜叶,山上山下地跑,费膝盖就不用说,
关键是,还要仔细观察地里的有机肥,是不是羊粪,是不是洒得够厚,是不是整片茶园全都洒到位了。
为了做到这些,他们需要不停蹲下,拔开乱草,找出覆在底下的羊粪们。
拍照取证。
这还不算,还得与羊粪便更近距离地接触。
望,闻,问,切.....
以判断真假。
反正就是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那些坐飞机从内蒙过来的小蛋蛋们的渣与屑。
还有鼻子。
大家可以想象到那画面吧.....
有机证有两本。
一本是茶园管理的有机证。一本是茶叶加工生产的有机证。
这点很重要哦。
有许多的厂子,是没有第二本证的,也就是没有加工生产有机证的。他们顶多能拿出来前一本,就是茶园管理的有机证。
所以,他们只能保证茶园的有机,却不能确保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的有机。
没有双证的保障,这样的“有机”,一半有一半无的,也就不那样硬朗硬气了。
其实建议大家还是把两本有机证都办全了才好。
种植已经有机了,大块的费用已经支出了,却在加工生产的环节达不到有机的要求,这等同于杀了猪却不放盐,煮出来的肉能好吃么?
二师兄真真是白死了。
取证结束之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
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说,2021年的有机寿眉很好喝,还有没有更老的,给一些尝尝。
嗯,我们送样检测的时候照例是给一大包,生怕不够,总是多多地给。
而他们采样只用一小部分,余下的大多数,便祭奠了五脏庙。
想来当时给的茶印象深刻,这回子还想再往前喝一喝,感受更老的白茶的风采。
这两位取样人员,并不是茶行业的,他们是从事有机认证工作的,兴许平时喝茶也并不多,但却一下子对我们的茶,印象深刻 。
足见,味蕾是最聪明的。
一款茶好不好,不需要经验,只要过了味觉这一关,便足够好。
好茶是有代码的。
喝过就知道。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