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迷失,是一个家庭的迷茫;一个群体的迷失,则是一片土地的迷茫。”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今年六十多岁,经历过集体化年代的辉煌,也目睹了市场经济浪潮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失落。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自己年轻时就是个“迷糊蛋”,在村里搞生产队的时候,因为贪玩
“一个人的迷失,是一个家庭的迷茫;一个群体的迷失,则是一片土地的迷茫。”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今年六十多岁,经历过集体化年代的辉煌,也目睹了市场经济浪潮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失落。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自己年轻时就是个“迷糊蛋”,在村里搞生产队的时候,因为贪玩没好好记工分,最后年底分红时差点闹了个大笑话。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经济就像一根绳子,把大家紧紧绑在一起,少了它,大家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
回过头来看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靠的就是这种集体经济的力量,才把一盘散沙似的农民组织起来,建成了无数个生产队、大队,大家一起种地、修路、盖房子,日子虽苦但有盼头。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广播喇叭天天喊着:“团结就是力量!”确实,集体经济让农民有了归属感,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可后来呢?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个体经济兴起,集体经济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出现了“谁也不愿当队长”的尴尬局面。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孩子没人管教,自然会出问题。
为什么集体经济这么重要?首先,它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没有集体经济,农民就像失去了根的浮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随波逐流。其次,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没有集体经济,农民的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也就随之而来。再次,集体经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集体经济,农民可能会陷入投机取巧的怪圈,甚至铤而走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说到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我还想聊聊我的家乡。我们村以前是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示范村,每年都会组织村民搞各种活动,比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后来集体经济衰落了,这些活动渐渐没了,村子变得冷冷清清。特别是到了农闲时节,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人小孩留守在家,整个村庄仿佛失去了生机。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树倒猢狲散。”集体经济一旦垮掉,农民就真的没了依靠。
当然,有人会说,市场经济不也挺好的吗?确实,市场经济带来了繁荣,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地方的集体经济被搞没了,结果农民变成了“单打独斗”的个体户,既缺乏组织,又缺乏保障。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把集体经济当作“包袱”甩掉了,结果农民成了“无组织”的散兵游勇。这就好比一个球队,主力队员一个个被赶走了,剩下的替补球员怎么踢得过强队?
其实,集体经济并不是什么“落后的东西”,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制度安排。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合作社之类的组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提高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反观我们的一些地方,把集体经济搞丢了,结果农民成了“散兵游勇”,在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却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这就像是在战场上,将军把士兵解散了,还指望他们能打赢敌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重建集体经济呢?我认为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能再把集体经济当成“包袱”或“累赘”。其次要创新形式,不能简单复制过去的模式,而是要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比如,可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抱团取暖;也可以成立股份制企业,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总之,要让集体经济重新成为农民的“主心骨”,让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不再孤单。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去外地考察,发现一个村子通过成立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们都说:“以前我们是各顾各,现在是大家伙一起干,劲头可足了!”这让我感慨万千:只要方法得当,集体经济完全可以焕发新生机。
最后,我想对读者朋友们说一句话:“集体经济不是负担,而是财富;不是累赘,而是希望。”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不妨留言告诉我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农民的幸福生活鼓与呼!
来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