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个喜欢和田玉的人,都希望自己入手的是能够恒久保值的精品。但包括参玉自己在内的同好们,都曾经被网络主播忽悠着,高价购买过那种造形新奇、石皮或者肉色鲜艳夺目的玉器。
参玉
由广大爱好者自制,和田玉知识共享平台——全网唯一
每一个喜欢和田玉的人,都希望自己入手的是能够恒久保值的精品。但包括参玉自己在内的同好们,都曾经被网络主播忽悠着,高价购买过那种造形新奇、石皮或者肉色鲜艳夺目的玉器。
记得我起初也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买过几件颇具创意的现代玉雕作品,兴奋的盘玩了几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觉得它们面目乏味,几乎是如同嚼过的甘蔗渣了。
类似的情况发生过数次之后,我望着抽屉里那些花花绿绿,却又早已蒙尘的小石头痛定思痛。不能再这么交学费了,咱得有点儿长进啊!于是便开始研读相关的专注与儒家经典。
趁着出差的空暇,还时不时的逛逛大博物馆,验证一下刚学到的知识。这才慢慢的发现,用优质新疆和田子玉加工出来的高档器物,往往都符合“好工配好料”这一规律。
这当然是基于和田子玉本身是一种衍生矿,历经了冰川的极冻,悬崖深涧的坠落撞击,湍急洪流亿万年的冲击考验。大都遍布着伤痕绺裂,以及杂质的入侵。
说天然的新疆子玉,是满目疮痍也恐不为过吧。至少是很难见到完美无缺的子料原石。如此的先决条件下,找到一块像山料那样,能够让我们任意裁切的原料,当然就非常的困难啦。
而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这种稀缺资源,通常被一些更具实力的工作室买走。因为原料名贵,自然就要用与之匹配的精工良匠雕刻了。反之,那些瑕疵丛生的劣质子玉,谁又舍得花费高价,去精雕细琢呢?
这一点落实到大的器型上,就是周正的子料玉牌、饱满的手镯,一般要比造形标新立异的“独子玉器”贵一些。光素的手串,通常要比雕刻着繁缛纹饰的十八罗汉、八仙过海手链更难寻觅。
专业人士也常将这一现象总结为“良玉不琢,大才不雕”的谚语。请注意,千万别错将这一经验理解成好玉便要一刀不琢,极端的去买所谓的“玩料”,或者子玉原石手串。
大道至简并不等同于彻底回归自然,完全放弃人工的参予。如果那样,我们又何必费尽心思的去打制家具,直接在家里摆上原木,不就成了红木收藏家吗?
瓷器收藏被瓷土釉料所取代,青铜器鉴赏被矿石所替代,这不就回到了原始社会吗?玉不琢不成器,早有定论,没必要探讨。但我们也不能被直播间诱导着,购买那些用“鱼缸籽”,粗制滥造出来的随行玉雕。
因为自古以来,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的礼器,再到此后历朝历代的玉器,和田玉的造形都有其规矩法度可循。今天许多肆意胡为的臆造器形,迟早会被历史所抛弃,堕入尘埃的。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转载)
如果你也认同“参玉”这种,不以销售和田玉牟利为目的,
希望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下一小块净土的作法,
欢迎您通过点赞分享,来加入我们。
来源:龍丘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