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旁种出绿色长廊 旅客车窗映出生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4 01:29 3

摘要:南宁东站北侧护坡上新栽种的桃树舒展着枝桠,G422次列车驶过时,靠窗旅客的手机镜头里掠过成排嫩绿。这是南宁铁路局今年春季绿化工程的微小切片,也是中国铁路系统推进生态建设的常规动作。3月22日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吸引了112名铁路职工参与,他们在列车穿行的区域栽下

南宁东站北侧护坡上新栽种的桃树舒展着枝桠,G422次列车驶过时,靠窗旅客的手机镜头里掠过成排嫩绿。这是南宁铁路局今年春季绿化工程的微小切片,也是中国铁路系统推进生态建设的常规动作。3月22日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吸引了112名铁路职工参与,他们在列车穿行的区域栽下350株适生植物,包含抗风性强的苏铁和花期持久的三角梅。

铁路系统的绿化工程具备双重功能性考量。南宁局在苗木选择时优先考虑根系发达、防风固土效果显著的品种,桃树的浅根特性恰好适应铁路路基结构。技术人员在南宁东站试点喷淋系统,既能提升植被存活率,又避免影响行车安全。2024年完成的1.6万株乔灌木种植,主要分布在湘桂线、南昆线等货运干线的边坡地带,形成天然隔音屏障。

职工参与机制形成可持续的管护体系。各工务段将沿线2公里划定为责任区,工余时间进行补植养护。柳州车辆段开发了线上认养程序,职工可实时查看自己种植的苗木生长数据。这种网格化管理模式使96.5%的绿化率得以保持,较五年前提升11.2个百分点。

生态效益正转化为服务质量的提升。衡柳线沿途的夹竹桃林带每年减少轨道积尘量23%,南宁枢纽区的绿植使站场温度夏季降低2-3℃。旅客问卷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沿线绿化改善乘车体验,特别是途经喀斯特地貌区时,人工林与自然景观形成和谐过渡。

技术团队在病虫害防治领域取得突破。针对铁路沿线特有的震动传播环境,南宁局联合林业研究所开发出定向施药装置,将白蚁防治效率提升40%。2024年启用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埋设土壤传感器提前14天预警病害风险,该技术已在焦柳线成功应用。

从单纯的植树造林到系统性生态维护,铁路绿化已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南宁局建立的苗木数据库收录了47种适生植物特性参数,为不同地质区段提供种植方案。这种科学化推进模式,使铁路线在承担运输功能的同时,逐步演变为贯穿城乡的生态廊道。

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