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把一篇小文《专员送我们赶火车》发到朋友圈,收到众多评论,大多是赞扬过去干部作风好,干群关系好,说现在个别当官的,官不大、架子不小;水平不高,派头不小;说话就哼哈,讲话八股腔,官气太重。
我喜欢北方的冬天——赵金海散文、随笔集(二)连载之四
(接上集)
那时的干群关系就是好
我把一篇小文《专员送我们赶火车》发到朋友圈,收到众多评论,大多是赞扬过去干部作风好,干群关系好,说现在个别当官的,官不大、架子不小;水平不高,派头不小;说话就哼哈,讲话八股腔,官气太重。
马谦诚是我的一位老领导,他是地委宣传部的一位很有造诣、水平很高的理论专家,在理论宣传上有不少创新,他当过地委宣传部理论科长,后来担任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他看了这篇小文,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话(原文):
“过来的干群关系好。阅读该文使我想起一件往事:原肥乡县人大主任王怀俊当时在地委宣传部工作,家居肥乡县城。一天周六傍晚,他背包匆匆赶路去坐汽车回家,路上遇到地委副书记李志新,问怀俊走这么急去干啥?王答,急着去車站坐车回家,志新书记说,让我骑车带你去吧,王怀俊谢了书记,大步赶到车站坐车回了家。过去好长时间,提起此事,总觉得心里热乎乎的。那时的干群关系就是好”。
说完马局长回想的这件事,我还记得,李志新退休后,出门就在自行车上帮个箩头,放个铁锨,走在路上见了大粪就拾起来,送给郊区种菜的上地。
我还多次听到,当年侯顺德(地委副书记)在大名当县委书记,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拉着一排子车煤,过一段上坡路很费劲,他下来车,帮着推了很长一段上坡路。
还有一位老干部说过,1958年合并大县后,侯顺德是曲周县委书记。一次在大礼堂开会,冬天很冷,他看到年龄比自己大的一位公社书记穿得薄,就走下台来,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他。
卢景荣是地委农工部老部长,我曾和他对门办公。他说,庞钧(60年代)当地委书记时,我还是一般干部,白天开会讨论一个什么文件或材料,我谈了一些不同意见。那时候领导不摆架子,不搞“一言堂”,和一般干部也很亲热,有不同意见都可以说,散会了,我也没有当回事。那时,干部大多在机关住单身,晚上,庞钧书记敲开我办公室门,说,小卢啊,我晚上想了想,还是你了解下面的情况多,你说得对,应该采纳你的意见。卢部长说,庞钧资格很老,水平很高,但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干部都喜欢他。
2017年3月3日
难忘曲周大桥头
蜿蜒的滏阳河流过曲周城,在河东和南、北铺之间的河流上有座桥,桥上人流多,桥下商铺多、 做买卖的多,桥头上下是集市,人们就习惯把这一带叫作大桥头。按现在的流行说法,它是曲周县城的一个地标,一个标志性地方。
我姥娘家住在河东,大桥头下边。我记事儿起,大桥还是木桥,过桥时,如有车辆从上面经过,能明显感觉到颤动。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滏阳河还能通航,桥北边不远处的河东岸,有一个煤厂,煤厂的煤就是通过滏阳河,从武安、 峰峰水运过来的。桥下,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不时有船从桥下通过,也时有划着小船,架着鱼鹰的捕鱼人在河面上捕鱼。
我小时候不断来姥娘家小住,记得姥娘常领着我来大桥头买盐、买菜。有时,姥娘也花上几分钱,给我买几块锭轱辘糖球,或冰糖葫芦。桥南西岸下边有一家剃头铺,那时候还没有理发推子,剃头师傅使用一把很锋利的剃头刀, 大人剃光头,小孩儿不剃光,在前边留一块儿。姥娘领我来这里剃的就是这种前边留一块儿头发的小孩儿头。
大桥头下的百货公司,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桥头下的一处最好的建筑,也是曲周城最有名的地方。年轻男女见面、 定亲,不是大桥头上,就是桥下的百货公司。那时还没有卖现成衣服的,结婚买布料、做新衣,唯一的地方就是到大桥头下的百货公司“扯洋布”,自己缝衣服。
早年的大木桥,早已改造成了钢筋混凝土桥,老的百货公司已经出卖给个人,变成了一个一个的门市和铺面,桥下东西两侧的大街已经变成了步行街,经商的,做买卖的还是很多,很繁华。多年过去了,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大桥头上的风味小吃煎饼菜。 煎饼菜的主料煎饼是用绿豆面摊的,吃的时候,先把一张煎饼放在碗里,再放进去白菜叶,胡椒粉,浇上小米面做的热汤,最后再滴点儿香油,放点儿醋。大冬天, 来大桥头赶集的人们,都喜欢买上几支热油条,吃一碗喷香、麻辣、 热乎乎的煎饼菜。这些年,曲周县城扩大了很多,但是,卖煎饼菜的还是只有大桥头这一家。传统的做法,不变的味道,吸引着八方来客。
2017年1月19日
娘走了,家在哪儿?
去年的除夕,老母亲躺在病床上,她虽然意识不是很清楚,但望着窗外那棵百年老枣树的枝头上挂着的冰霜,隐约可以听见的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她的意识里似乎也感觉到冬天快要过去了,要过年了,脸上不时露出丝丝的笑意。
老母亲耳背多年了,我凑到她耳边对她说:“娘啊,是到了年夜了,今天是三十, 明天要起五更拜年了!”她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心里好像明白了。
过去农村虽然生活很苦,但人们把过年还是当成大事的。我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她把过年看得也是很重的,好像一年之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过年准备的。比如,生产队的时候,每户都有一些自留地,我母亲常对父亲说,记着留点儿地种二分地黍子,过年的时候吃黏糕;记着留块儿地种点儿棉花,过年给孩子换被子,做新衣裳。那时候小麦收成少,收完麦子,活儿不忙了,就不舍得吃白面了。母亲说:“省点白面,过年蒸花糕、包豆包、吃饺子!”
过去,农村贫穷,人们穿衣服不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穿啥都行,到过年了,大人、孩子都要穿得好一点儿,不然,街坊邻居笑话,不好看。为着一家人过年穿件新衣服,我母亲一年里头都在忙。春天抿被子(做鞋用),夏天纳鞋底,秋天织土布,冬天彻夜缝衣服。一年四季,没见
母亲手闲过;从冬到夏,没见母亲睡过一个囫囵觉,光做的棉鞋就放一筐子。每年的除夕晚上,母亲把一家人的新衣服拿出来,把一双双鞋的鞋带穿好,让孩子们起五更穿着新衣、新鞋去磕头拜年。
年三十,除夕夜,是母亲一年中最忙的一天。 我们这儿的规矩,年三十中午、初一早晨、初一中午都要吃饺子,三十晚上还要尽量做一顿好饭,要吃饱、吃好、填穷坑, 还要摆供、磕头、烧香。 母亲是一家主妇,三十这一天、一晚,她一会儿也闲不了,直到初一中午,街坊邻居们互相拜完年了,鞭炮放了,饺子吃了, 母亲才能喘口气,轻松下来。
一年一三十,年年有除夕。去年的除夕,我家兄妹陪伴着老娘在病床前度过,今年的除夕,老娘却在另一个世界。
娘, 就是家;有娘,就有家。娘走了,家在哪里?
2017年1月27日(大年三十
曲周好牌坊
我们“一溜村”在曲周城边,“武安好姑娘,曲周好牌坊”之说,在我们这一带流传久远。
据传,曲周有近七十座古牌坊,大多是文人旌表牌坊,如“三世恩光”牌坊,“龙诰重封”牌坊等;也有贞节牌坊,如“天植完节”牌坊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曲周教育普及,科第不断,与之相随的是经济发达,环境美好,呈现向学、向上的风气。明代万历兵部尚书王一鹗家族就有十架牌坊。
曲周牌坊高大挺拔,用料上乘,雕刻精美,多为朝廷拨款修建。牌坊大多跨街而立,人物花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王一鹗墓地上的“百代恩荣”牌坊的残件上还雕刻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三国演义》的故事形象。这些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融合了古代曲周人的生活理念、道德观念、民风民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由于战乱及朝代更替,这些记载曲周历史人文的牌坊渐渐消失。2012年,曲周在县城主街道修建了三座牌坊。曲周博物馆馆长李治山在飞雪中拍摄的这座巍峨、壮观的牌坊位于曲周西环路上,在我们“一溜村”的边上,是我们“一溜村”的人们到曲周去看到的一处美丽的景观。
2017年2月21日
缺为贵
北方的冬天不缺雪,但在南方,雪是稀缺的。昆明的冬天,一般年份最低气温到不了零度以下。特殊年份,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遇上坏天气,偶尔会有少量的降雪,人们多少年难得看到一场降雪。
离昆明市区160公里,有一个轿子山,海拔3500米。山顶有一处小盆地。到了冬季,遇上雨雪天,大风把四周山顶的降雪,吹落到这片小盆地,就会堆积成厚厚的一层雪。山上气温低,到了4、5月份,还能看见积雪。
北方人见雪不稀罕,南方人觉着很稀奇。当地人生财有道,把这一片积雪围起来,卖门票,一人10元钱。孩子们见雪更高兴,在里边堆雪人,打雪仗,坐雪橇,拍照留念,嬉戏打闹,开心玩耍。
看景不如听景。高消费的旅游真是奥妙很多。大年初一,儿子说,上轿子山看看吧!天晚了, 走山路,不好下山,住下吧。山上有宾馆,房不好, 缺为贵, 套房780元,标间580元。 我说,太贵了。儿子说,你就是个不舍得花钱的“土财主”。我说,没啥钱、没啥财,不是“土财主”,只能算“老土”!
2017年1月28日
人心不足别吞象
看一报道,一位干部少年得志,30岁就当了副县长。但他人心不足,想当更大的官。碰巧,一个女骗子“叮”上了他这个有缝的蛋。女骗子谎称她和京城某高官有关系,可以帮他升官。骗子的骗术不算高明,这位干部的智商也不算低,但他官瘾太大,官迷心窍,把骗子当贵人,把“黄袍加身”的梦想寄托在了骗子身上。骗子骗他的钱,他向下边要。骗子的“坑”填不满,他贪污索贿没个完。欲壑难填,不能自拔,结果,东窗事发进班房。
知足常乐,有道理。但是,一个人沉浸于知足常乐,就少了努力,少了奋发,少了干大事的雄心壮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光知足也不好,还应该不知足、不满足,有梦想、有目标,朝着目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当大官,做大事,一旦有了更大的舞台,就要施展才华,担当尽责,为人民办更大的事,做更大的贡献。但是,你定的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要符合自身的条件,晋升的路要走对。心气再大,心再不足,也不要投机钻营走邪门,也不要把骗子当“贵人”,也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否则, 你吞不了大象,反叫大象把你甩出去,闹不好把性命也丢了!
2017年1月2日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