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行业牛股模式是2025年的大势所趋,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都汇总于《金股行业》:https://paid.e.weibo.com/v1/paid/column/info?cid=11760633382,今儿做一个延伸的研究,那就是AI+新能源,这也是
“AI+”行业牛股模式是2025年的大势所趋,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都汇总于《金股行业》:https://paid.e.weibo.com/v1/paid/column/info?cid=11760633382,今儿做一个延伸的研究,那就是AI+新能源,这也是近期官方明确的一个政策思路,不过这里面会有诸多误区,我们需要做一个详细的梳理。
2025年新能源行业新变化
2025年以来,DeepSeek、Manus等出现,让大家看到了AI门槛的下降,引发了各路资金纷纷入局AI,以前AI炒作的就是英伟达为首的芯片等硬件,如今也开始重视软件(当然,硬件还是最最主要的),以及端侧的应用,可以说是扩大了炒作范围,这也是引发中资科技股重估的关键,毕竟之前因为A股的低迷,已经错过了近2年的全球半导体反弹周期,所以必须要承认,超跌因素也是反弹的关键,而不是单纯所谓的题材,这个要注意。
要说超跌,新能源也是明显的。尤其是我们注意到,2025年来新能源行业不再卷价格了,也是卷不动了,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一系列“反内卷”会议。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行业重新拼技术了,比如说晶科和隆基就开始了相互的专利诉讼,打得还挺热闹。然后天合与阿-特-斯也开启了类似的诉讼与反诉讼,不过这里面也有门道,因为他们更多地是围绕着Topcon专利,而行业如今路线则是从Topcon向HJT、BC等转化,毕竟“转换率”指标是行业的关键。
如何解释呢?我们来捋一捋,短期阻碍硅料价格上行的原因主要是硅片端和硅料长库存高企所致,因春节假期影响,多晶硅厂库提升至26万吨,环比增加1.2万吨,若加上下游原材料库存,预计全行业库存在45万吨左右;社会库存量约在10万吨以上。2025年一季度来看,多晶硅全行业开工率约35%,部分调研样本企业开工率在 30%-40%,且提高开工率意愿不足,主要是库存高企所致,所以,真的是不能卷规模和价格了。
那为何开始卷技术了呢?有一个事件,来自于2025年1月陕西率先实行2GW领跑项目,要求组件功率24.2%以上。能达到24.2%效率的组件有爱旭的ABC(24.2%)、隆基BC2.0(24.3%)、通威的部分高效率的HJT组件。——加快落后产能退出,鼓励高发电量低成本的技术升级。TOPCon主流产品想做到24.2%的效率是很难的,要么成本高,要么效能达不到。因为24.2%,对应2382×1134尺寸组件的功率大概为655W。如今TOPCon2.0主流功率段差不多在640W左右,对应组件效率约23.7%。
在BC技术方面,在爱旭带动下,形成大量投产,主流出库效率率先突破24.5%。隆基紧随其后,当前主流出货段达到了650W或偏上(分布式)(组件效率24%左右)。年内高效电池供给仍然紧缺,预计爱旭等以海外分布式市场出货为主的高效产品将迎来更高溢价。不过在国内集中式市场,BC溢价并不明显。因此,所谓的诉讼反而是在淘汰的技术环节展开,很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家都在埋头发展新技术。这里面的机会,如何挖掘,以及AI+新能源的思路,接下来做一个详解。
来源: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