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9年年底腊月廿七,跟现在一样在过几天就是大年廿九或者大年三十了,是中国传统一家人团聚过大年的日子,当时是我到南靖和溪林忠插队的第一个春节,当时插队上山下乡所在地的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镇,它的车站只有路过的龙岩到漳州路过的客车,没有直
早上看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抖音,一贯低调的老领导,他的抖音,把我拉回几十年前的场景,其语音译文如下:
55年前回家过年路上……
“5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69年年底腊月廿七,跟现在一样在过几天就是大年廿九或者大年三十了,是中国传统一家人团聚过大年的日子,当时是我到南靖和溪林忠插队的第一个春节,当时插队上山下乡所在地的公社也就是现在的乡镇,它的车站只有路过的龙岩到漳州路过的客车,没有直接发车站点到漳州的,所以当时春运期间,当时车辆非常紧张,班车非常少,所以要等待路过的车有空位,那边刚好龙岩的和溪这边有人下车才能上去,但是好多好多插队上山下乡的,好多好多一些的人需要到漳州的,那根本是排不上号,那怎么办呢?当时我们四个同学有就是插队同一小队的同学,四个男同学,我们就说,走一步离家里近一步,所以我们四个人整理了行李,在农历腊月廿七早上,天还没有亮也就是凌晨四点多我们就出发,把农民送的一点地瓜干、地瓜粉打成被包背在背上,被说那个礼盒金自做的那个金用水壶,我的水壶里面换了农民赠送的自己自家酿的米酒,就这么一路走一路走,那天晚上走了四十公里到这个南靖和那个离和溪四十公里的马山,那天已经很晚了,我们四个人就在那边租了旅社,在那边住了下来,也确实很累,没有走那么长的路,确实很累,所以基本上那天晚上就吃不下,就随便吃了半碗的鲁面,就躺下来睡觉,把农民送的米酒喝了几口,睡到也是下半夜三点多四点的时候,我们知道到漳州还有近四十公里的路程,还有漳州到石码还有二十几公里的路程,准的还有六十公里,要早点出发才能在当日农历廿八赶到龙海石码老家,所以那天走了开始往漳州方向起走,走了一段路就开始下雨,雨越下越大,倾盆大雨,把我们淋得象落汤鸡,四个男同学一起插队同一小队的男同学整身都淋透了,记得我穿两条长裤,一条叫水泥裤就是那种内长裤跟外长裤都湿透,连裤衩也湿透,真的,我们就这么一路走走,旁边是哗哗响的那个龙山的溪,一边是那个迷迷糊糊的山,所以我们就一路走啊走啊,走到漳州,然后又走到石码,那天晚上到家,我的脚整个都肿起来,就洗一下就躺在床上睡着了,有些邻居客人来看望我,都不知道,我就讲这个春节回家这件事,不要说那个时候过年吃什么穿什么,那个是没办法谈及,当时的经济条件,当时的环境跟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日子,这个,我们经过上山下乡的这代人,已经是古稀年纪的老人,我们知道现在真的是盛世时期,要好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的关注。”
抖音主角:黄元章,我的老领導,1992~1993年我时任角美党委秘书,他是分管政工政法副书记,那时镇干部常驻鎮少驻村,有一天傍晚,他在角美鎮内古大厝右边加东树下的石凳,坐下对我说:'水师,娶某不一定挑漂亮的…',我诧然,因為此前老领導王毅群在团县委不经意对我说:'女的一定要水,这是天份福报,无法改变,男的不一定帅,但头壳必須好料,有智慧…',不禁问道:'为啥?',他說:'你吃过鲁面吗?','吃多了…','你有无有发现,其实女人就似鲁靣…碗面不一样,碗底都是一样的…',我懂了,女人的水都是表面的,实用的东西是做A的器官,晚上上床灯一熄灭…看不到对方的面…
'水师'这个绰号,是时任角美书记林再生替我取的,那一年我投稿《闽南日报》报道81篇,其中头版头条5篇…他看看都很高兴…因為,他的同僚紫泥老书记,也是县委办原主任倪仁智,对他我都说过:'共产党是靠宣传起家的!'一个好领導,必須重视舆情…
黄元章老领导的抖音,真的很好…讲述了我6岁时的1969年南靖上下春节回码的艰辛历程…不禁令我感触良多…'女人的碗底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的年味,肯定是不同的。现在对年轻人忆苦思甜,效果不是很好,对同代相差几岁人讲还好…有比较才会珍惜今天,追昔抚今…但是,我如今想说的是,女人的碗底虽然一样,但是心底各有不同,找一位心地好的良妻贤母,才是男人的中国梦!老了,再无性情还有感情,而维系一个共享共建的儿孙之家,需要智慧更需要有悲悯良知吧!老夫老妻的老黄夫妻很恩爱,一路风雨兼程,真的也不容易….
原全国人大代表林再生,听說了'碗底一样论'之后,笑曰'大头仔元章,讲的无错…’那时,绰号叫'大头仔'的元章,也是头壳好料的土称!
新行头对靣五香靣,2碗1条算11元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
作品《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来源:文学艺术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