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文化“火”起来——张掖市博物馆以多元路径赋能历史文化传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09:25 3

摘要:中国张掖网讯2024年,张掖市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同比增长38.8%,创历史新高。青年群体占比显著提升,暑期游青少年成主力,南方游客占比攀升,“博物馆过大年”成新风尚,假日经济成为核心驱动力。博物馆突破地域限制,吸引青海、四川、内蒙古等省份游客,省

中国张掖网讯 2024年,张掖市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同比增长38.8%,创历史新高。青年群体占比显著提升,暑期游青少年成主力,南方游客占比攀升,“博物馆过大年”成新风尚,假日经济成为核心驱动力。博物馆突破地域限制,吸引青海、四川、内蒙古等省份游客,省内本地游客稳居首位,彰显区域文化辐射力。

在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张掖市博物馆通过活化文物资源、拓展传播形式、深化公众互动,成功打造文博新生态,为讲好张掖故事注入强劲动能。

跨界传播 文物“开口说话”

联合本地主流媒体,推出文物专栏,每期向公众展示一件馆藏珍品,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对文物进行深层次解读,全方位、多层次讲述文物故事,让馆藏文物“轮流坐庄”,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布馆藏文物讲解视频,从“观众视角”多维度剖析文物的信息、多学科解读历史文化,适时融入情节内容,让游客犹如穿越时空亲临其境,推动文物故事传播的体验化、文娱化、网络化、网感化、视频化。通过广播媒介,让讲解员走进演播室讲述馆藏文物珍品,用电波为市民传递张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拓展了文物资源宣传展示和受众平台,推动文物故事传播的知识化、通俗化、趣味化。

文创破圈 年轻态表达

采取“内联外合”方式,加大文创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注册“张博有礼”为主的“张博饮品”“张博文创”为代表的新产品新业态,开发的“素描张掖”“张掖邮礼”“拓片游张掖”“张博寻宝”等张博系列文创产品悄然升起。特别是为高考学子量身设计的“魁星点斗毛绒饰品”在甘肃省第五届“创新杯”工业设计大赛中被评为“2024年十大文创新产品”,成功走进“金张掖农优品”电商平台,入围“张掖游礼”大礼包在线销售,新意文创让年轻人“上头”。

科技赋能实现文物“活起来”

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构建文物互动空间,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产品。如“光影神鹿”“春水秋山意”文物活化剧,亮相地方春晚;馆藏模印墓砖等文物赴法国参展,讲述唐代丝路故事;省内推出2个文物活化特展,实现文物“动起来”“转起来”。

展教融合打造“行走的课堂”

秉承“博物馆+教育”理念,坚持“馆校合作、文教融合、展教结合”的形式,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沉浸式、互动式展教融合项目,开展“学甘州好人、讲张掖故事、看走廊通史、习中华古礼”研学活动。开创“活字印刷、学写简牍、古琴展演、古迹摄影、博物馆画文物”等特色研学项目,打造河西走廊青少年历史文化研学“驿站”。与20余所中小学共建研学基地,开发“活字印刷”“简牍书写”等特色课程,举办4届“少年说张掖”历史大赛。开展“文物进万家”活动,36场文化宣教覆盖学校、社区、军营,打造“行走的课堂”。创新传统节日活动,如“文博夜宴”“七夕浪漫之约”,推动“张博有礼”成为文明城市品牌,获省级文明礼仪大赛奖项。

张掖市博物馆以“保护+创新”双轨并行,将历史遗产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既守护了丝路文明根脉,又激活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来源:张掖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