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7日,东大成飞六代机进行了第二次试飞。此次试飞过程,按媒体的描述既没有伴飞机,也在飞行过程中收起了起落架(为防意外,首飞时全程放出了起落架)。当然成飞六代机的动作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3月18日,美媒“战区”和“航空学家”就以头条的形式发文对成飞六代机
作者:小布
编辑:小布
3月17日,东大成飞六代机进行了第二次试飞。此次试飞过程,按媒体的描述既没有伴飞机,也在飞行过程中收起了起落架(为防意外,首飞时全程放出了起落架)。当然成飞六代机的动作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3月18日,美媒“战区”和“航空学家”就以头条的形式发文对成飞六代机二次试飞进行了报道和评论。本文就对两个媒体的文章进行了翻译,同时后面也附上了我们对成飞六代机二次试飞的看法。“战区”头条文章《歼-36无尾隐形战斗机第二次试飞》下面是“战区”头条文章《歼-36无尾隐形战斗机第二次试飞》的全文内容(有部分删减和补充说明)3月17日,东大两架无尾战机原型机(即沈飞和成飞的六代机)中最大的一架进行了第二次试飞(即成飞六代机),这时距离其首飞的2024年12月26日已有近三个月。在2024年12月26日这一天,东大的两架六代机都进行了首飞,且都被拍了下来。最新的试飞图像提供了这架飞机的新视角。
■成飞“歼-36”的底部视角。
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报道中所提到的,在现阶段无法验证东大关于这些设计是六代机的说法。此外,对六代机本身的描述和定义都仍在争论中,因为它们通常被视为多用途单位、空中优势单位、攻击部队的“四分卫”(是美式橄榄球和加拿大式足球中的一个战术位置。四分卫是进攻组的一员,排在中锋的后面、进攻阵型的中央。他通常是临场指挥的领袖,大部分的进攻由他发动,并有责任在大部分的进攻前发出暗号。四分卫通常是除了中锋以外第一个接触球的人。接到中锋发球后,他可以递传、抛长传给跑卫、近端峰和外接员,或自己持球冲锋。),这取决于你问谁。
研究东大的著名军事航空分析家安德烈亚斯-鲁普雷希特(Andreas Rupprecht)在X(原推特)上分享了一张来自东大社交媒体的图片,该图片显示了歼-36战斗机的后视图,从其三个发动机喷嘴中可以看到类似于加力燃烧室的尾喷管。不过,Rupprecht 澄清说,尚不清楚这张图片是真实的还是经过了PS的。
自首次报道以来出现的歼-36的现有和经过验证的图像显示,该飞机似乎配备了三个扁平喷嘴,但这次却是显示了一个圆形尾喷口。这可能是因为强大的排气装置在扁平喷嘴或推力矢量喷嘴之外蔓延所导致的视觉错觉。
歼-36在机翼下、机身两侧有两个发动机进气口,驾驶舱后方有一个背部进气口。该机采用无尾飞翼布局,与苏-34战斗轰炸机一样,采用双轮机头起落架和串联式主起落架。
此外,在下腹部两个起落架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歼-36可以容纳大型远程空地导弹的弹舱。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它们完全打开,展示它们的有效载荷和内部设计,就像歼-20的弹舱在2018年珠海航展期间首次向观众敞开大门一样。
歼-36最新的侧视图还显示,该机似乎采用了黑灰色迷彩涂装。最新一组图片的底视图和后视图显示,飞机的后缘控制面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下都是分离的,起到减速板的作用,用于增加阻力和减慢飞机速度。在歼-36首飞时,这些减速板和涂装方案也清晰可见。
歼-36的流畅设计还表明,它对气动效率和低能见度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从而提高了速度,因此在发射导弹时可向其提供更多的动能,并减少被防空雷达和空空导弹追踪的机会。可通过先进的飞控软件和新一代控制算法实现操纵性和稳定性。
成飞六代机——评估提到的可能是“支线轰炸机”,具有正在开发的轰-20 战略轰炸机的基本能力——当时也被指定为 JH-XX(歼轰-XX)。一篇帖子说,这架飞机由 WS-10C (涡扇-10C)涡扇发动机或具有超级巡航能力的 WS-15(涡扇-15)提供动力,旨在为歼-20 隐形战斗机的所有未来改型或升级型号提供动力。
WS-15 被认为相当于东大版的普惠 F-135 发动机(为F-35提供动力),或俄罗斯土星 AL-41F1S 涡扇发动机(为苏-35S提供动力)。然而,歼轰-XX/歼-36 发动机的制造充其量只是推测性的,但可以假设东大工程师将致力于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的研发,这与美国工业界为其 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机)所匹配的下一代动力装置所做的努力类似。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被认为比 FADEC(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更进一步,能够在不同飞行阶段、速度和高度自动调整发动机推力和燃料燃烧
来源: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