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个亲戚,平时跟你关系一般,甚至连微信都不常联系。但某天,他突然热情地找你,话里话外都是“我就知道你最靠谱”“咱们是亲戚,你能不帮我吗?”
有个亲戚,平时跟你关系一般,甚至连微信都不常联系。但某天,他突然热情地找你,话里话外都是“我就知道你最靠谱”“咱们是亲戚,你能不帮我吗?”
你一听,心里大概就明白了——十有八九是有事求你。而且还是那种,你答应了就甩不掉的麻烦。
有时候是借钱,说好一个月还,结果一年了人影都见不着;有时候是帮忙找工作,结果介绍过去三天就撂挑子;更糟糕的是,有些亲戚连你的房子、车子、资源都惦记上了,恨不得把你当提款机、工具人。
最要命的是,你还不能直接拒绝。毕竟,亲戚嘛,撕破脸总是不太好。所以,你一次次地让步,一次次地吃亏,到头来不仅自己难受,反倒被他们嫌弃你不够“大方”。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大方,应该是对值得的人,而不是对那些只会索取、不懂感恩的亲戚。对某些亲人,过度的大方,其实是在害了自己。
对“伸手党”亲戚:你帮得了一次,帮不了一世
有些亲戚,张口闭口就是“借点钱周转周转”,但你仔细一看,发现他们其实根本不缺钱——该买的名牌一样不落,朋友圈里的旅游照天天更新,甚至比你自己过得还潇洒。
我有个朋友,就被这样的亲戚折腾得够呛。她堂哥开饭店,生意一般,但生活却一点不苦——开车宝马、天天下馆子。可他却总是找我朋友借钱,一会儿是“资金周转不过来”,一会儿是“要交房租”,一副快要揭不开锅的样子。
朋友一开始还想着,大家是亲戚,能帮就帮。结果呢?钱借出去就像石沉大海,连个响都听不到。等她再找堂哥提起这事,堂哥的脸色立马变了:“不就是几万块钱吗?你那么计较干嘛?”
到这时候,朋友才明白,原来在对方眼里,她的大方根本不值钱,反而变成了“理所当然”。
所以,面对这样的亲戚,你如果一次次心软,他们就会越来越理直气壮。你帮他一次,他会觉得你应该帮第二次;你帮了第二次,他就觉得你有义务一直帮下去。
但现实是,你不可能当一辈子的“提款机”。对于那些只会伸手、不愿努力的亲戚,帮一次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千万别让自己陷入“越帮越亏”的死循环。
对“道德绑架型”亲戚:你的好心,可能换来指责
有些亲戚不直接开口向你要东西,但他们有一套更高明的手段——道德绑架。
“你是家里最有本事的,怎么能见死不救?” “你赚那么多钱,帮帮我不过分吧?” “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可计较的?”
但凡你露出一点犹豫,他们就会立刻摆出一副“你太无情无义了”的架势,甚至在家族群里到处散播你的“不是”。
我有个同事,就吃过这种亏。她表姐离婚后带着孩子生活,收入不高,总是找同事帮忙。刚开始是借点钱买奶粉,后来就直接说房租交不起了,让同事帮忙付几个月,甚至还提出让同事帮她找个轻松又高薪的工作。
同事其实已经尽力了,但表姐还嫌不够,甚至在亲戚面前哭诉:“她有钱,就是不愿意帮我。”
结果呢?同事不仅被亲戚们指责“冷血”,还被硬生生推到了道德的审判台上。她这才明白——有些亲戚,你对他们越好,他们越觉得你欠他们的。
所以,不要让“亲情”成为束缚你的枷锁。真正的亲人,会理解你的难处,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对“嫉妒心重”的亲戚:你越帮,他越记恨你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亲戚并不是真的需要帮助,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看到你过得比他们好。
有个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她事业有成,买了房买了车,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她的堂姐却总是冷嘲热讽:“你这房子也就一般吧,位置不怎么样。”、“车子是挺好,就是油耗有点高。”
后来,这位网友得知,堂姐在外面一直对别人说:“她能有今天,全靠家里人扶持。”但实际上,她从未向这位堂姐借过一分钱。
有些亲戚,嘴上不说,但心里就是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好。你帮他,他表面上笑嘻嘻,背地里却嫉妒得牙痒痒,甚至会故意拖你后腿。
所以,对于这种亲戚,最好的做法不是大方,而是保持距离。你的好,他们不会感激,反而会成为他们攻击你的理由。
亲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有句话说得很好:“真正的亲情,是互相帮助,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那些只会让你“无条件付出”的亲戚,其实并不是真的关心你,他们只是想从你身上得到好处。一旦你拒绝,他们立马翻脸,甚至觉得你对不起他们。
但事实是,你的人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大方可以,但一定要分清对象。真正值得你付出的人,会珍惜你的好,而不是理所当然地索取你的善意。
学会拒绝,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大方有度,才不会吃亏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亲戚之间就该互相帮助,不能太计较。可现实是,有些亲戚你帮了,他们不但不感激,反而把你的大方当成一种“义务”。
所以,对待亲戚,一定要学会分辨——哪些人值得帮,哪些人该适可而止。真正的大方,不是无条件地付出,而是在懂得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有些亲戚,不值得你的大方。你学会拒绝,才能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来源:亮哥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