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袤无垠的锡林郭勒草原上,驼绒绳不仅是牧民生活中的实用工具,更是草原文化的鲜活载体。而娜仁图雅,这位平凡的牧区妇女,用一双巧手和一颗赤诚之心,在驼绒绳的经纬交织中,编织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璀璨之路。
在广袤无垠的锡林郭勒草原上,驼绒绳不仅是牧民生活中的实用工具,更是草原文化的鲜活载体。而娜仁图雅,这位平凡的牧区妇女,用一双巧手和一颗赤诚之心,在驼绒绳的经纬交织中,编织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璀璨之路。
匠心传承:从草原深处走向舞台
自幼生长在驼铃声声的牧区,娜仁图雅对驼绒绳编织技艺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2016年6月,她成立了阿尔善宝力格镇编驼绒绳协会,汇聚了81名志同道合的牧民姐妹。她们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魂,将现代美学融入古老技艺,编织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驼绒绳制品。从马鞍缰绳到家居饰品,从民族服饰到文化礼品,她们的作品不仅风靡草原,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民族文化爱好者。如今,协会已壮大至140名成员,成为草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化播种:从牧区毡房走进校园课堂
娜仁图雅深知,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唤醒年轻一代的热爱。她不仅免费教授牧民编织技艺,帮助他们增收致富,更将目光投向了校园。她走进阿尔善宝力格镇幼儿园,为教师及学生们讲述驼绒绳背后的故事。在她的努力下,驼绒绳文化从草原深处走进了课堂,成为孩子们触摸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纽带。
荣誉加身:从个人坚守到集体荣耀
多年来,娜仁图雅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锡林浩特市级“民族文化传承人”、阿尔善宝力格镇“民族文化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然而,她始终谦逊地说:“这些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为驼绒绳文化传承而努力的人们。”在她的带领下,协会每年举办的驼绒绳手工艺比赛,参赛人数最高达336人,成为草原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事之一。
未来可期:编织梦想,传承文明
如今,娜仁图雅依然忙碌在草原的每个角落,用手中的驼绒绳编织着梦想,也编织着民族文化的未来。她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和传承,驼绒绳文化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她常说的:“驼绒绳不仅是绳子,它是草原的脉搏,是民族的记忆,更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在娜仁图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坚守与担当,也看到了草原女性如萨日朗般绽放的巾帼风采。她用一根驼绒绳,串联起了过去、现在与未来,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