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AI眼镜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多厂商入局加速、产品矩阵丰富、价格带多元,模型搭载及AI功能升级进度可期,未来随着模型升级融合和用户功能需求扩充,AI眼镜的多模态需求有望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多场景通用的AI全能助手。该行认为,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AI眼镜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多厂商入局加速、产品矩阵丰富、价格带多元,模型搭载及AI功能升级进度可期,未来随着模型升级融合和用户功能需求扩充,AI眼镜的多模态需求有望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多场景通用的AI全能助手。该行认为,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2025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建议关注AI眼镜相关产业链布局。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AI眼镜:向智能体进化,集多功能于一体的AI全能助手
1)重新定位:AI眼镜定位为集眼镜+耳机+相机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助手,增加AI交互功能,搭载大模型,有望演变为AIAgent的物理载体,定位为端侧交互的重要入口。2)智能化升级:在AI功能丰富与模型能力升级下,AI眼镜在日常及专业场景的交互能力优于传统设备,应用场景加速渗透,逐步实现从“落地刚需场景——覆盖户外重点垂类场景——多场景通用的AI全能助手”的应用深化,其中Rokid Glasses升级搭载多重AI大模型,并实施精细化的模型分类管理,划分为基础模型、视觉模型、搜索模型。
行业跟踪:迈入高速发展期,产品丰富度&价格带加速扩充
1)市场规模:AI眼镜处于加速成长期,预计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销售额增至17.2亿美元,2024-2030年CAGR为15.3%。2)竞争格局:传统手机厂商、互联网大厂、AR/VR厂商、AI眼镜创企和跨界企业五方势力云集,加速合作与布局,“百镜大战”已经打响,根据智研咨询,预计在2025年将有更多的大厂入场竞争,推动Al眼镜的发展趋向成熟。3)行业趋势:小米、李未可等品牌相继推出新品进入市场,1000元以下价格段产品矩阵趋于丰富,闪极科技首次推出三位数产品,AI眼镜产品矩阵加速扩充,目标客群有望拓圈;并且SoC芯片占AI眼镜成本最高,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仍有降价空间。
产品进展:25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关注AI能力身位差异
1)发布进展:24H2进入发布密集期,预计2025年内字节、小米、华为以及运营商等均有望发布AI眼镜,产业催化力度或加剧。2)AI升级:在AI功能层面,国内AI眼镜厂商通常选择与国产大模型展开合作,促使产品AI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常见功能包括AI助手、AI问答搜索、AI语音播报、AI翻译等。随着AI Agent的落地,AI眼镜厂商有望在C端生活服务场景率先规模化落地,探索并开发更多第三方应用,包括智能支付、打车、订票、导航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来源:智通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