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消费者报道》对13款零添加的酱油进行送检,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后发现,其中有12款检测出镉,7款检测出砷,其中就包括千禾的零添加酱油,检测出0.011mg/kg,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冲上热搜。
#千禾董事长称千禾0就是零添加#每年315之后总有企业“中招”,千禾味业没有被315暴露,但是却被媒体测评抓到了“把柄”。
1、千禾酱油检测出“镉”?
3月19日,《消费者报道》对13款零添加的酱油进行送检,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后发现,其中有12款检测出镉,7款检测出砷,其中就包括千禾的零添加酱油,检测出0.011mg/kg,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冲上热搜。
千禾的零添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早已占领心智,认同度颇高,笔者也是其多年的“铁粉”,常年使用千禾零添加酱油和醋,检测出镉以后,我也挺担心的,现在就怕食品安全问题,选了零添加,最后却还是“中招”?
负面消息总是接二连三、接踵而至,检测出镉的消息刚刚冲上热搜,“千禾0”竟然只是个注册商标,和是否零添加无关的消息又冲上了热搜,甚至比之前检测出镉的消息更加劲爆,因为消费者因为视觉冲击,自然会认为“千禾0”就是零添加的意思,而千禾味业当初也正是有这个用意。
这个时候,我的火已经被点燃了,作为一名“铁粉”最怕的就是被欺骗,这是背叛的感觉,信任的丧失更加让人恼怒,但是多年自媒体经验又告诉我,千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敢明晃晃作假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因为一旦坐实,罚款、整改接踵而来,股价更是会遭受重创,甚至如果有安全事故,公司被重罚退市都是有可能的,食品安全是底线。
此时,千禾味业的股价已经连跌四天,股价从12.46元跌到20日的11.8元,累计跌幅5.3%,市值蒸发6.8亿,可见该负面新闻对股价的影响不小,根据传播定律,企业澄清的时间越晚,对企业的损失越大,及时和消费者沟通,打消消费者的疑虑才能稳定股价。
2、千禾味业紧急澄清
21日凌晨6分(星期五),千禾味业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了回应和澄清,首先是对“千禾0”进行了回应,这确实是个商标,但是使用这个商品的产品均为无添加剂的,因此,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是一个标识,是和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做区隔的标识。
其次对检测出“镉”的情况做出说明,镉是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食材中的一种金属元素,意思就是说食品中存在在所难免,那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具体规定含量又是多少呢?国家标准对酱油主要原料汇总的“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而千禾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那么国家对酱油的成品中的“镉”含量有什么规定呢?千禾的解释是,国家对此并没有限量要求,但是有对其他食品的“镉”限量要求,比如鱼类调味品≤0.1mg/kg,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0.06mg/kg,而“消费者报道”送检千禾酱油中镉含量为0.01mg/kg,也就是说千禾酱油中的各含量是远远低于国家对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限量要求。
最后,对“千禾0”这个零添加产品再次进行澄清,绝对没有添加谷氨酸钠、防腐剂、找色剂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也没有添加酵母抽提物等增鲜食品。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市值蒸发11亿,董事会澄清
如果说澄清,那么到这个时候,所有的澄清已经做完了,该说的都说完了,但是21日(星期五),千禾味业的股价再次大跌3.9%,盘中跌幅一度达到5%,可见舆论滔滔,澄而不清,资本市场已经在用脚投票,截至21日收盘,千禾味业因负面新闻市值蒸发了11亿,资本市场的损失已经达到了10亿级别的规模。
这也说明,仅仅依靠官方公众号澄清是不够,董事会得对投资者做澄清,而且不能是自查,必须是官方监管机构,23日晚上,千禾味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内容基本差不多,首先,“千禾0”是商标,但是也是标识,凡是使用这个商标的产品均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
其次是,再次送检了产品,包括库存和商超在售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所有“千禾0”产品均未检测出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含量。
而且这次抽检是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共抽查了23批次,相比之前的自查,这次由官方抽检的结果更加有说服力,所以,今天千禾味业的股价止跌了,上午盘中涨幅一度接近4%,这也说明董事会发布的澄清公告是有用的。
4、食品安全靠什么?
我是相信千禾味业的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这个东西不能妖魔化,食品当中广泛应用和存在,但是国家有标准, 企业生产得符合国家标准;另外,对于重金属问题,在我们的水和土壤中也存在,长出来的农产品也存在,那么最后食品中大概率也会存在,该怎么办?
也是看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之内就是安全的,千禾这次是吃了一个“暗亏”,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但是只是部分事实,最后让公众误认为千禾的产品是不合格的,这也是一种叙事手法,说部分事实甚至比造谣更难弄,因为他说的是真的,联想的是公众,公众不会思考那么深,有几个人会去看千禾的公告?又有几个人会去看他们的公众号?但是看了千禾产品检测出镉的网民要多得多。
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搞得人心惶惶,尤其是每年315都来一波,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是日常监督管理的,应该是权威的,但是如果没有让公众认可你的权威,只等到315来报道,甚至有些地方的监管机构还协助企业作假,比如江西“指鼠为鸭”事件,监管机构原本应该是查清真相,秉公执法的,最后却公然在镜头下对全国人民撒谎,其行为之危害不是多钱能衡量的。
我们有地方保护主义,企业生产在本地,销售在外地,但是产生的投资、就业和税收都在当地,但是不合格的产品销售却是在外地,某些地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就是互相伤害了,让劣币驱逐良币,这才是最让人遗憾的地方。监管机构要秉公执法,日常监管,取信于民。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