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头部银行的“杀手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12:37 2

摘要:日前,民生银行携手中企云链,举办“产融共生 链动未来”2025供应链金融大会,主会场北京汇聚近30家行业领军企业现场参会,全国39个分会场同步联动,吸引逾300家核心企业云端共同参与。

日前,民生银行携手中企云链,举办“产融共生 链动未来”2025供应链金融大会,主会场北京汇聚近30家行业领军企业现场参会,全国39个分会场同步联动,吸引逾300家核心企业云端共同参与。

而在今年初,民生银行总行内部已下发《关于加强与中企云链平台联合营销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国各分行与中企云链积极展开对接,共同挖掘潜在用户,设计对客方案,做好客户服务。

小供注意到,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供应链金融在“生态化拓客、场景化风控和数智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多家商业银行推动对公业务升级转型、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赛道和重要工具。虽然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产品布局等方面略有雷同,但多数银行还是走出了差异化的竞争之路,打造出了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01 民生银行:品牌引领,客商大会推动链式获客

民生银行,通过“以链为基、绽放光芒”系列活动,强化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品牌的推广和发展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携手中石化森美召开客商大会

2023年全年民生银行以战略客户为核心,聚焦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以链为基,绽放光芒”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进行生态化拓客典范,全年共开展101场,精准获取链上客户线索近万条。2024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持续开展“以链为基绽放光芒”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活动,2024年上半年共开展30场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精准获取链上客户营销线索;同时强化战客牵引效果,向中小客群推送营销线索,获客转化成功率超20%。

同时,以中企云链与民生银行的合作为例,民生银行借助云链这一全国最大的独立产融数字数字平台,充分发挥产融数字平台的营销及运营杠杆,带动供应链金融实现突飞门禁的发展。

02 浙商银行:专业引领,打造场景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日前,国铁集团与招商、兴业、中信、浦发、民生、平安、华夏、浙商、渤海等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签署《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加上去年开展试点合作的中国建设银行,铁路物流金融服务合作银行增加至10家。与此同时,近期上线的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也携手光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等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与两家万亿国家级基础设施合作的商业银行,代表了其在场景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领先水平。

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高阶水平,其供应链金融的探索也代表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2024年12月末,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累计投放超7000亿元,服务全国核心企业超3500家;延伸上下游客户超7.1万户,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80%。

浙商银行将场景服务打造自身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以场景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化经营+过程化风控+敏捷化反应”特色专营模式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浙商银行将行业作为场景化的起点,依托不同行业供应链的特点及差异化需求,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四大创新手段,打造“行业化+嵌入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供应链客户提供各类综合金融服务。目前,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在电力、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近30大行业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结合行业服务经验,浙商银行进一步打造专业化行业服务。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已在电力行业推出“电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在整车制造行业推出“车链通”行业专属解决方案。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重点围绕制造业企业用电需求推出电费等场景融资模式,专项用于企业缴纳电费、燃气费等公共事业服务。截至2024年12月末,电费、燃气费等场景融资业务余额突破300亿元,服务制造业企业超2000户,规模位居商业银行前列,而且浙商银行依托企业缴纳电费行为大数据,已为超800户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专项用于缴纳电费信用贷款超14亿,成为大数据供应链融资服务典范。

浙商银行将产业数字化作为场景化的发力点,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大产业组织形态,整合产业资源,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联合核心企业或成熟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过程服务,通过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模型化、贷后管理精密化的改造,将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业务流程优化,以提升效率。以纺织行业为例,浙商银行联合致景科技,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场景化嵌入,在这一场景下,依托数字化、信息化,分别发挥自身在金融信息领域、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链各环节及中小微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场景连接,解决纺织行业海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产业集群数字化方面,浙商银行围绕产业集群特性实际需求,充分挖掘企业经营过中积累的企业经营和信用资信大数据等数字资产,创新推出“数据链融资”的供应链大数据融资新模式,推动不到半年,已服务全国超50个产业集群,特别服务浙江415X产业集群超40个,为超500户小微实体企业提供信用授信超10亿元。

浙商银行将数字信用作为场景化的落脚点。聚焦真实交易场景,浙商银行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易流等信息,以“四流合一”实现对“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的升级整合,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可信资产,畅通产业链数据流通,在产业需求端和资金供给端之间架起桥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有效金融支持。浙商银行联合国内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的新明珠集团,依托其超3000户的一级经销商体系,为其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11月份,浙商银行累计为新明珠集团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实现上下游融通金额超5亿元,满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供应链融资的需求。

03 日照银行:地方特色,围绕区域经济打造服务体系

近日,日照银行副行长张茹茹表示:日照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成了以动产和仓单类业务为特色的发展模式。2015年,日照银行落地首单港口数字化动产质押业务。2019年,日照银行又完成了首单电子仓单业务,整个电子仓单体系实现了从港口作业系统到仓储物流数据所有关键节点的串联,形成仓单和货物一一对应。解决了过去在没有区块链技术的情况下,出现假仓单或“一女多嫁”等问题。

截至目前,日照银行已累计办理了400亿货押类业务,其中电子仓单业务超过一半场景涵盖海港、内河运河港、期货交易所,以及众多物流园区、数字化仓库、厂区,落地的商品有20多种。在具体产品品类上,日照银行主要选择大宗、便于流通且有市场定价评估价值的货物开展业务,业务模式涵盖未来货权、现货等。

与全国性银行不同,日照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供应链金融聚焦区域优势特色行业,从产业培育角度,深度整合供应链资源,助力地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截至目前,自“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833家、链属上下游企业6445家,有力支持了港口、钢铁、能源化工、汽车、粮食等十余个行业的产业生态发展。而早在今年4月,日照银行供应链金融投放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成为可比规模商业银行中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2021年8月,“黄海之链”日照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也是日照银行首个对公客户在线金融服务门户,其沿着供应链采购、经营、物流、仓储、销售等各环节,打造了“621”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即“股权、产权、债权、货权、碳权、数权”六权一体,数字化可信仓单和数字化供应链票据两个拳头产品,一个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门户平台——“黄海之链”。

平台聚焦供应链全链条,搭建了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和线上线下融和的服务渠道,涵盖应收类、预付类、存货类三大主流模式,及在公开市场直接融资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采购、经营、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各环节,帮助企业盘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力内外贸协同发展。

供应链票据方面,今年8月,日照银行“黄海之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日照银行成为全国第二家、山东省首家接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城商行,可为客户办理供应链商票和供应链银票相关业务。

电子仓单方面,日照银行与期货交易所、港口、金融科技公司及优质仓储物流企业深度合作,推出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橙仓通”,企业通过电子仓单质押即可便捷获取银行融资,有效重构大宗商品行业信用。日照银行积极参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港云仓”场景建设,2024年3月1日该场景上线首日即办理全国首笔业务,并在青岛、日照、烟台等6地市实现当地首笔落地,目前已投放该场景下融资10.58亿元。

经销商融资方面,推出“橙销通”预付款融资产品,为下游经销商采购提供定向融资支持。通过核心企业承担发货、调剂销售、回购等责任,灵活运用OBD定位、物联网监管、电子仓单等风控措施,为下游经销商采购提供信用赋能。目前“橙销通”产品已在钢铁、汽车、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取得突破,为下游200余家经销商提供资金融通超60亿元。

数据融资方面,日照银行与山东电子口岸携手,创新推出纯信用的进出口数据融资产品“电子融单”。该产品以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建设智能化风控模型,自动审批授信额度,为进出口外贸企业提供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线上融资服务。目前,已建立涵盖出口发货前、出口发货后、进口业务模式的进出口快贷产品体系,自2023年12月底产品上线以来,累计投放融资2.19亿元。

04 中信银行:体系化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构建了以资产池为核心的一体化产品服务平台。中信银行企业资产池通过将企业持有的供应链资产质押入池,办理全线上、全品种融资,并全面打通与信e链、信保理、信保函、信商票、信银票、信用证、信e融、信e透、信e销等交易融资产品,通过产品的灵活组合,形成覆盖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授信、一次签约、一套系统”的“一站式”综合融资服务,实现便捷的资产错配、期限错配、利率转换、银行增信及资产变现,成为企业综合融资服务的大单品。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信银行还积极响应供应链“脱核”号召,持续打磨简单、好用的线上订单融资产品。供应商凭订单即可实现在线融资,随借随还;上线存货(权)抵质押业务线上化流程,实现对担保货物的智能化管理,满足中小企业的存货融资需求;推进与多家供应链票据平台进行对接,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小供注意到,截至2024年6月底,中信银行资产池融资客户数5,077户,同比增长20.22%;供应链类入池资产量超1,300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累计为3.1万家企业提供超7300亿元供应链融资,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69%和 6.83%。

05 浦发银行:战略引领,塑造后发优势

2024年是浦发银行供应链的“大年”和战略之年,浦发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五大核心赛道之一,强化资源投入,实现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大突破。

2024年初,浦发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部,重塑了原来的交易银行部,现在为供应链创新部。

浦发银行今年以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布局持续加码,继年初推出“浦链通”供应链金融平平台和品牌以来,今年9月,浦发银行重磅推出“浦链通”数智供应链“1+1+X”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包括“浦链e融”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全生态、全在线、全场景、全智能的数智供应链系列产品“浦链通、浦车通、浦贴通、浦订通、浦销通、浦函通、浦证通”。

在供应链上游,“浦订通”主要面向为订单生产备货、供货的企业;“浦链通、浦贴通、浦证通”主要用于核心企业验收入库、到期付款的环节。在供应链下游,“浦函通”主要面向招投标中标签约企业;“浦销通、浦车通”主要面向经销商向核心企业下订单、付款或还款等环节。

今年以来,浦发银行目前正在强力推动数智化发展战略,将数智化作为构建其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安排,其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全力推动数智化战略落地生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为持续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今年年初,浦发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部,重塑了原来的交易银行部,现在为供应链创新部。

2024前3季度,浦发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 3,422 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 24,758 户,实现在线供应链业务量 1,563.59 亿元,同比增长 1,067.12 亿元。其中,拳头产品“浦链通”业务已为 409个核心企业、2,578 个供应商提供服务,当年累计投放金额 219.71 亿元。

来源:供应链行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