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渡头”是旅人的起点或终点,蕴含着离别与重逢的情感。“落日”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消逝、旅途的日暮。落日的余晖洒在渡头,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扁舟”载着旅人的孤独与未知的前程。“青旗”指古代的酒肆,暗示此处是旅途中的休憩之所。“三山客”指代来自
上联:渡头余落日,泊岸扁舟,青旗沽酒三山客;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上联出自平台账号“落落诗词”邀对,谨以致谢。
上联“渡头余落日,泊岸扁舟,青旗沽酒三山客”描绘了渡口在落日余晖下,扁舟靠岸,酒旗飘扬,迎来各地客人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羁旅愁情的画面。
“渡头”是旅人的起点或终点,蕴含着离别与重逢的情感。“落日”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消逝、旅途的日暮。落日的余晖洒在渡头,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扁舟”载着旅人的孤独与未知的前程。“青旗”指古代的酒肆,暗示此处是旅途中的休憩之所。“三山客”指代来自远方的旅行游客,表明客人的漂泊无定。
上联展现出一派旅途盛况。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渡头。一艘小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船上的旅客结束了一天的漂泊。不远处的酒肆青旗在风中招展,来自远方的行客们纷纷走向那里沽酒。整个画面笼罩在落日的暖色调中,却又透着一种羁旅的孤寂与沧桑。旅客们在这日暮时分,于渡头的酒肆中暂作停留,饮酒解乏,也或许是借酒消愁,他们的身影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落寞而又富有诗意。
下联:桥畔起炊烟,栖栏倦鸟,红袖烹茶四海宾。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桥畔起炊烟,倚栏倦鸟,红袖烹茶四海宾”描绘出桥边倦鸟归巢时,红袖女子烹茶招待来自四海的宾客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闲适的意境。
“桥畔”是一个特定地点,也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炊烟”是家庭温暖的象征,代表着安定与祥和。“倦鸟”是在外飞行疲惫后归巢的鸟儿,常被用来比喻游子归家的渴望。“红袖”指代古代女子,往往与温柔、婉约以及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四海宾”表示来自各地的客人,暗示此地的包容与好客。
下联描述了一个温馨的画面。在古村落的桥边,炊烟袅袅升起,仿佛在召唤着远方的游子。一只疲倦的鸟儿停在栏杆上,似乎找到了休憩之所。屋内,身着红袖的女子正在烹茶,招待来自四海的宾客。这个画面充满了家的温馨与宁静,宾客们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感受到的是温暖与闲适,远离了旅途的疲惫与漂泊。
这副对联通过上下联不同的意象组合,营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在词性结构和韵律上又遵循对联的规则。下联中“桥畔”与“渡头”都是地点名词相对;“起炊烟”与“余落日”是主谓宾结构相对,一动一静;“倚栏倦鸟”和“泊岸扁舟”相对,都是景物与动作的组合;“红袖”对“青旗”,颜色与名词相对;“烹茶”对“沽酒”,都是行为动作;“四海宾”对“三山客”,词性结构对仗工整。
在韵律节奏感方面,上联的平仄为“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为“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上联尾字“客”为仄声,下联尾字“宾”为平声,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规则。整体平仄相间,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感。
恭请师友妙笔赐联斧正
来源:蔡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