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孩从孤儿到年薪百万:懂得感恩的孩子,路会越走越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14:23 4

摘要:父母去世后,秦欢成了孤儿,失去经济支持的他辍学到澡堂打工,偶遇了妈妈的同学王阿姨。

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被一个95后男孩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男孩名叫秦欢,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天崩开局”:

父亲有酗酒的习惯,父母感情一直不和;

后来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又因为火灾突然离开,男孩一夜之间成了孤儿;

因为家境贫寒,男孩只能一边读书,一边打工……

这样的家庭条件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被生活的重压击垮吧?

但好在,秦欢一路走来,都有贵人相助。

父母去世后,秦欢成了孤儿,失去经济支持的他辍学到澡堂打工,偶遇了妈妈的同学王阿姨。

王阿姨把秦欢从澡堂里拉出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你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你不能过早的进入社会,万一学坏了怎么办?”

“你的战场,是在教室!”

说着,王阿姨从兜里拿出了500块钱,给秦欢当生活费。

秦欢不要,阿姨就算追出几百米,也一定要把钱塞到秦欢的手里。

在那之后,王阿姨就像亲人一样照顾秦欢,那时候的她一个月工资才2000块钱,但她每个暑假都会给秦欢200块,寒假给500块。

秦欢说,王阿姨的出现,是他的“人生转折点”。她就像一盏灯,照亮了秦欢原本暗淡的人生路。

高中班主任发现秦欢每天总是用自来水就冷馒头吃饭,就把家里的储物间改成了临时卧室,让秦欢有了临时住所。

七台河市儿童福利院的院长知道了秦欢的情况,要给他提供助学贷款,还给他提供一个单间宿舍。不过最开始秦欢拒绝了,理由是“不想被可怜”。

院长掏出账本,告诉他:

“这是无息助学贷款,等你年薪百万再还。”

这句话,一直成为秦欢笔记本扉页的座右铭。

后来考上大学,福利院院长还找了专家帮秦欢报考专业,甚至还陪他到北京,假装就是他的妈妈……

后来的秦欢怎么样了呢?

高三那年,他发奋图强,用一年的时间从年级90冲到25,考上北理工,保研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之后他在多家顶尖企业实习积累经验,毕业后又加入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专攻算法研发,年薪百万!

就这样,秦欢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孤儿华丽转身,成了AI精英!

这剧本,爽文短剧都不敢这么拍吧?

逆袭之后的秦欢,从来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他很多次转账给王阿姨,每一笔都是几千上万,可王阿姨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

秦欢没办法,只好改成买家电家具,直接送货上门,王阿姨没办法,只能无奈接受。

他用自己的薪水资助了12个福利院里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延续着当年自己被帮助的善意。

他多次参与公益活动,帮助迷茫少年,还通过自媒体分享经验,传递正能量。

他也多次公开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呼吁大家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如今的秦欢,手机备忘录的置顶条目还写着:“王老师关节炎需要置换膝关节;张姨夫运输车贷款还剩8万;福利院取暖系统改造预算23万……”

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秦欢说:

“我想建个智能匹配系统,让每个陷入绝境的孩子,都能及时遇到拽他一把的手。”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曾经帮助过秦欢的人,他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

就像他自己说的:“没有这些手拽我,代码再强也写不出未来。”

看到秦欢的故事,米粒妈除了觉得励志之外,也深深地感叹:

果然,只有懂得感恩的人,路才会越走越宽。

秦欢这一路走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或许也不只是因为运气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只可惜,这世上像这样愿意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米粒妈得想起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付出了全部,却养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个女留学生明明已经23岁了,还要每月向父母要一万块钱生活费。为了供养她,父母省吃俭用,一日三餐都只敢喝粥吃菜。

有一次当女儿再度跟爸爸要求,爸爸有些吃不消时,女儿竟然疯狂输出:

“他妈的为了50欧元就跟我大清早的吵架,恶心玩意。”

她甚至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去骂她父亲,她就可以把自己的私密照片发给对方作为报酬,网友骂一次,她就发一张照片。

这三观,简直歪到西伯利亚去了。

上海有个男孩向妈妈索要两万块钱,妈妈给不起了,让他去和亲戚借。

结果他居然就当街殴打、拖拽瘦弱的妈妈。

云南昭通有个12岁的男孩,就因为妈妈不给玩手机,他就当街对妈妈拳打脚踢。

武汉有对母女坐地铁,妈妈大包小包拎着行李,女儿在后面两手空空,一路走得悠闲。

后来两人发现坐错了地铁,女儿嘴里头骂骂咧咧的,还对着妈妈连踹了6脚。

看到这桩桩件件,真的很替这些孩子的父母心寒。不由得感叹,人和人之间,差距真的很大。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不是命运的偏爱,而是教育的分野。

还记得那个12岁每天给父母做晚饭的男孩吗?

因为父母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于是早早培养孩子做饭。渐渐地,孩子不但能自力更生,还能做一家人的饭菜,帮父母减轻负担。

视频曝光后,评论区是一水的羡慕,有人感叹:

“有的孩子是报恩的,有的孩子是讨债的。别说让他给我做一顿饭了,每天叫他吃饭都要三催四请。”

可问题是,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是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差距呢?

米粒妈觉得,关键还在于父母舍不舍得“用”孩子。

当你舍得“用”孩子,孩子就会在这期间感受到父母操劳的不容易,也能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相反,那些不舍得 “用” 孩子的家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

当你告诉孩子不用干家务,只要认真学习,孩子就会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理所应当的;

当你总是轻易地满足孩子买买买的要求,他就会觉得跟父母要钱也是理所应当的;

当你总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立刻伸手帮忙,他就会把你当成超人,让解决生活的一切难题也是理所应当的。

渐渐地,他会受之无愧地享受你所有的付出,甚至当有一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就好像那个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留日五年,母亲每月省吃俭用,四处借钱供他花销。可当母亲因为经济困难无法立刻满足他索要高额学费时,他竟在机场对母亲连刺九刀。

所以,为什么许多父母明明爱孩子爱得要命,孩子却毫无感恩之情,甚至对父母恨之入骨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父母用自己的“全能”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不易、学会感恩的机会。

结果呢,你倾尽全力的付出,在孩子看来却是“本该如此”。

可见,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看见你为养家磨破的手掌,才会在接过生活费时手心发烫;他知道你在为了这个家负重前行,才会在索取时生出愧疚与心疼。

请相信,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从来不是贫穷和争吵,而是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而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从来不需要耳提面命地说教。当孩子真实地参与过生活,体会过将心比心,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体贴与珍惜,自然会从日常的言行里长出来。

愿我们都能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引领孩子用善良与热忱书写属于他们的温暖篇章。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来源:米粒妈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