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谁来都没用!日本被中国三波制裁打懵,第四波正在路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14:42 4

摘要:中国商务部甩出“王炸”,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到要限制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出口。这一举动,让日本政商界陷入了震动。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商务部甩出“王炸”,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到要限制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出口。这一举动,让日本政商界陷入了震动。

实际上,这已经是中国出台的第四波限制令了。在此之前,前三波限制令,已让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石破茂(资料图)

2023年,日本紧跟美国步伐,以“经济安保”为由,对中国实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涉及尼康光刻机、东京电子刻蚀设备等23类产品,妄图借此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但很快,中国便做出了有力回应。同年7月,中国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

日本半导体行业对中国相关原材料的依存度极高,这一限制令对日本来说,不啻于釜底抽薪。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半导体行业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度高达85%。管制措施实施后,日本企业从中国进口的镓数量暴跌85%,国际镓价格却因供应链断裂飙升23%,涨至每公斤640美元。这直接导致东京电子的设备交付周期大幅延长,索尼的影像传感器良率下降,众多相关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困境,生产陷入瘫痪。日本政府紧急磋商,却发现应对手段极为有限。

到了2024年,中国进一步扩大管控范围,将钨、铟等战略资源纳入限制出口名单。中国在全球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握了全球90%以上的相关技术,而日本新能源企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同样高得惊人。丰田的工程师为了获得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授权,不得不前往中国,在上海总部苦苦排队等待三个月。松下的电池工厂由于缺乏关键材料,被迫延迟产品发布。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凭借完整的供应链迅速崛起,而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持的日本车企,在全球市场上节节败退。

石破茂(资料图)

2025年,中国再次升级出口管制措施,将钼、镍等高端合金材料纳入管控范围。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冲击。更糟糕的是,美国国防部甚至考虑将日本部分企业剔除出供应链名单,这对日本的高端制造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其精密制造水平大幅倒退。

如今,第四波限制令来袭,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对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实施出口限制。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对新能源行业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更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深刻重塑。中国限制出口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等,是新能源汽车延长续航里程的关键技术,目前只有少数中国企业有能力将相关技术投入商业应用,预计从2025年底左右开始,这项技术将在电池制造商中广泛普及。日本相关企业在获取相关技术及应用上会受到极大限制,进而严重影响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面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日本反应激烈。日本官员愤怒地将其斥责为“向日本宣战的经济战”,经济产业省紧急将42家中国实体列入“黑名单”,试图进行反制。但实际上,中国的这些政策并非针对日本,而是基于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应对外部不合理限制等多方面的合理考量。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如今陷入如此困境,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依赖中国、安全绑定美国”这种分裂战略的必然结果。美国为了推行“大国竞争”和“印太战略”,将日本视为“马前卒”,在和平宪法方面给日本松绑,纵容日本发展军力,怂恿日本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

日本盲目追随美国,在未充分考虑自身利益和后果的情况下,配合美国对中国实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等措施。可当日本真正遭受中国反制时,美国却并未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比如,美国在要求日本加入“芯片四方联盟”时,故意不告知日本盟友,中国控制着半导体产业46种关键材料中的31种;当日本禁用华为5G设备时,却忽略了本国5G基站90%的砷化镓芯片依赖中国供应链。这种“既要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技术和原材料输血”的扭曲状态,让日本在大国博弈中沦为了牺牲品。

对于中国而言,这些出口限制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技术、稳定国内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有权利、有能力采取合理措施,保障自身的发展利益。而日本,若想摆脱如今的困境,就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选择,认清形势,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领英前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