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海南鳽:名字始于海南的神秘鸟重现琼岛

摘要:今年国庆期间,在云南哀牢山,当地鸟类环志监测站工作人员邂逅了号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并为其记录下影像。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那里已经连续四年发现海南鳽。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

近日,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出现一只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鳽。经海南观鸟会专家鉴别认证,这是海南首次记录到栗鳽。

鳽,这个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稍显陌生,在有些电脑输入法中甚至都打不出这个字。它有三个读音,当被读作鳽(jiān)时,释义是一种水鸟。

今年国庆期间,在云南哀牢山,当地鸟类环志监测站工作人员邂逅了号称“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并为其记录下影像。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那里已经连续四年发现海南鳽。

海南鳽,这种鸟姓“海南”,但在海南曾一度销声匿迹。如今它的踪迹不时出现在云南、四川、湖南等地,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增多,或许某天神秘鸟不再神秘。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校园里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鳽。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名字始于海南

名如其鸟,海南鳽的名字与海南有着紧密联系。

100多年前,海南鳽的模式标本最早由英国博物学家约翰·怀特黑德(John Whitehead)在海南五指山地区采集。根据该模式标本,苏格兰鸟类学家奥格里威夫·格兰特1899年首次描述发表,将其命名为“海南鳽”。

“海南鳽是一种夜行性鸟类,不爱聚集,对生境要求高,喜欢河流、森林等环境。”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说,海南鳽又被称为“海南虎斑鳽”,外形与黑冠鳽、夜鹭相似。

海南鳽颈长、脚长,外形算不上扎眼,上体、顶冠、颈侧条纹等呈暗褐色,翼覆羽灰色,有白色点斑。它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是有一双大眼,正面看犹如蜻蜓,大大的、鼓鼓的,乍一看和脑袋的比例有些失衡。

此外,海南鳽成年雄鸟还有粗大的白色过眼纹,从眼睛处向后延伸到耳朵上方,看上去就像长了白色的耳朵。因此,海南鳽也称为“白耳夜鹭”。

海南鳽数量极为稀少且分布零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海南鳽的全球种群数量大致为250至999只,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物种。再加之其昼伏夜出、难觅踪迹,人们一度对它知之甚少,被称为“谜”一样的鸟。

虽然海南岛是海南鳽模式物种的发现地,但后续出现过的记录屈指可数:有科研人员分别于1961年4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采集到1只雌性标本,以及1962年11月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岭采集到1只雄性标本。

海南鳽。资料图

重现海南岛

多年间,海南鳽似乎在海南“隐身”了。直至前年,海南鳽在海南被观测或记录到的消息再次传来。“当时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出现过海南鳽的身影。”卢刚提到,但这一消息当时并没有被广泛传播。

2022年2月18日,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热心市民安娜和韩智德发现1只鹭鸟并送至海口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发现时,此鸟头部、喙部、腿部及足部无任何擦痕,冠羽及飞羽完好,排除了笼养逃逸及从外地非法贩运到海南的可能性。”对这一消息,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梁斌等人十分关注,后来他们发表了论文《海南鳽重现海南岛》。

梁斌在论文中描述,该鸟中等体型,除身体下部带白色外,整体灰褐色,翼覆羽具白色点斑;眼后有粗大白色条纹延伸至耳羽上方;颏、喉、前颈白;眼圈、眼先和胫下部裸皮黄绿色、跗跖及脚黄绿色;眼大而突出,虹膜黑褐色,嘴较粗短且呈黑色,嘴基黄色。

“经查阅文献,鉴定为鹈形目鹭科夜鳽属的海南鳽。”梁斌称,此次发现地位于海南北部典型的火山熔岩湿地,距离最近的海岸线只有6公里,且紧邻城市人口密集区及交通干道,因此排除了该个体在此长期活动的可能。

为什么这些年海南鳽在海南鲜少有记录?对记者的这一疑惑,梁斌答复认为,“可能与生境变化有关系”。

近年来,海南鳽零星发现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越南北部等地。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有1笔救助记录,这是唯一一次黄河以北地区的记录,推测为迷鸟。

梁斌在论文中还提到,广东北部、广西中南部和越南北部是近年海南鳽主要的发现地及繁殖地,这些地区在2022年2月经历了历史性的冰冻雨雪天气,猜测(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发现的)该个体可能是从临近大陆迁飞时偶然经过此地。综上所述,推测海南鳽在海南岛可能为留鸟,在其他地方为候鸟或旅鸟。

期待海南鳽不再神秘

“这几年,海南鳽在长江以南、华南地区被频繁记录到,例如在四川、湖南等很多省份都有出现。”卢刚说。

近年来,新闻报道海南鳽在多个省份出现的踪迹:去年,广东省清远市再次发现海南鳽幼鸟,并送往指定地点开展救护;今年9月,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首次记录到海南鳽的活动踪迹;今年8月,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林业局将一只被渔网缠住的海南鳽放归自然……

有观点认为,这么一看,海南鳽好像分布挺广,但这些发现地点其实都很分散。海南鳽的核心分布范围都在我国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这对保护工作构成了巨大压力,凸显了拯救这一神秘濒危物种的紧急性。

对于海南鳽被频繁记录到的原因,卢刚分析认为,这与社会各界对鸟类救助逐步增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们对鸟类关注度的提高有关。

随着公众对鸟类关注度的提高,有些鸟儿的身影开始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前不久在海南华侨中学发现的栗鳽,正是由该校高二学生马丁在校园内发现。作为观鸟爱好者,马丁将观测到的信息报告给学校。经校方联系海口林业部门与往届相关专业毕业生核查,确定其为栗鳽。

“就这几年来看,海南鳽出现在多地,它的习性也更多地被研究被知晓,期待这种鸟变得不再那么神秘。”卢刚呼吁,日常大家在户外可多留意,尤其是在海南中部山区的河流、湖泊等生境,海南鳽出现概率较大。

物种名片

海南鳽作为一种夜行性中型涉禽,白天多隐匿于茂密的树林之中,极为罕见。

海南鳽被誉为全球最濒危的30种鸟类之一,它们不但数量少,而且分布得很散,自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来,其濒危状况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全球海南鳽的种群数量大致为250只至999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快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