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360影视 2024-12-02 08:49 4

摘要:走进工业园区、走进污水处理工厂、走进田野郊区……如今,日照的许多学校都选择将课堂延伸至广阔天地,让理论与实践在教室以外的课堂交融碰撞。这背后,便是我市大力推行小学大思政实践课程的生动写照。

走进工业园区、走进污水处理工厂、走进田野郊区……如今,日照的许多学校都选择将课堂延伸至广阔天地,让理论与实践在教室以外的课堂交融碰撞。这背后,便是我市大力推行小学大思政实践课程的生动写照。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循着这一思路,如何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日照市新营小学教育集团以“三全育人”为主线,对课程与教学体系进行完善,螺旋上升打造“高效课堂”,带动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体系中贯穿、融合并有效实施,使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发挥融入式的育人协同效应。

“三全育人”

——把好思政课“大方向”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该校打造“三全育人”品牌的初衷,旨在通过营造各类教育主体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元素和德育功能,贯穿育人全过程,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建立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相协同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主体,是师生思想遵循的原则和精神追求的方向。日照市新营小学教育集团传承儒家思想精华“仁义礼智信”,融合新时代的“和谐文化”,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和美”办学思想。在“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着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资源,努力赓续、发扬日照地域海洋文化、黄河文化精髓,衍生出校本部“致和·尚美”、东校区“海润·人和”、西校区“香合·润美”文化理念,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环境,三个校区“相异相补,协调统一,和谐共进”。

《学记》有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实,学校将“和易以思”教学方法与“大思政课”相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阵地,带动学生共情、启发学生思考,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开放智慧、知行合一的“思政课堂”,实现“和易以思”新解读:即在开放多元的教育时空下,多方合力,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成就真正的思政教育。

守正创新

——架构思政教育“大时空”

一次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在思考中找到了答案、在行动中实现了价值。

近年来,该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涵盖人文素养、人格发展、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四个层面,将其转化为“仪式课程”和“同心圆课堂”的教育活动,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构建思政教育的“大时空”。

该校施行“五礼导行”“五节养性”的“仪式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各阶段,梯度设计、层层递进。充分发挥仪式在凝聚人心、传播意识、塑造认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实现仪式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全面结合。

与此同时,以“重要时间节点及学校主题节”为载体,开展分系列德育成长仪式课程活动。常规仪式课程,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大队委授标仪式等;节日仪式课程,如清明节祭扫仪式、校园文化节开幕仪式等;成长仪式课程,如入学礼、入队礼、十岁成长礼、成童礼。

春之序曲读书节、夏之烂漫艺术节、秋之坚实体育节、冬之积淀科技节、文化魅力戏剧节……缤纷的节日课程包涵的文化育人资源和丰富的实践资源,是“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养料,增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文化底蕴。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该校通过“同心圆课堂”形式,将思政教育烙印在学生学习与生活场景中,打造学生“且思且行”空间站。通过“名家讲堂”“经典课堂”“主题课堂”“智慧课堂”“实践课堂”“班本课堂”六大课堂样态,深入挖掘本土丰富资源,注重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积极推进“全员全学科教育活动圈”建设,实现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横向贯通。

学科融合

——生成思政教育“大内容”

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三全育人”为主线,重构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学科教学、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为“大内容”,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近年来,该校基于七彩课程体系,不断推动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的贯通融合,打造“3351”大思政课程模式。第一个“3”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下,全学科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第二个“3”是指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赋能家校“小课堂”,激活社会“大课堂”;“5”和“1”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统一,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坚持“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全课程育人的整体效应。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实现思政元素从“嵌入式”嫁接转向“移植式”融合,进而“内生式”发展的螺旋上升。在因“课”制宜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螺旋式上升打造“高效课堂”,一方面增强挖掘课程内在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能力,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知识体系中;另一方面找准契合点,在融合度上下功夫,注重题材选择的整体性,形成浑然一体的教育教学结构。

多措并举之下,该校思政教育课堂有声有色,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教育品牌。

全员全方位

——实现思政教育开放共融“大格局”

实践中,新营小学教育集团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打造了一支共学共研、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师队伍,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大格局”。

一方面,该校优化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实施“和合—融合—荣和”的进阶式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从“和于心,美于行,成于思”三个维度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工程:依托日常教研,构建区际、校际、校内、教研组内“四级联动教研成长群组”;依托“青蓝工程·小荷计划·廖蓝计划”,持续开展青年思政教师“三阶七训”教学基本功素养训练活动,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群组”;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构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群组”,最大限度挖掘教师个人内驱力与群体发展持续力,构建各显其能、多元群动、和谐共治的思政教师发展新样态。

另一方面,该校深化校内外教育协同,成立社区、场馆、家长志愿者及第三方机构讲师团和资源库,建好教学“大师资”,实现育人主体全覆盖。

在坚持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新营小学教育集团探索第二、第三课堂创新育人方式,通过德育融系列课程,搭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平台,以此为载体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如,驻龙山研学活动、红领巾驿站和走进科技馆馆校合作科普教育等活动,将“大思政课”社会大课堂建设与挖掘红色文化教育内涵有机交融,延展“大思政课”教学的场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场将不同的元素、众多的资源,按律整合互融,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循序渐进中悄然发生的有机探索。”新营小学教育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 讯 员 王 成

来源:主流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