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搞大事了!全国首个!为什么总是上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18:52 2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着短视频,突然看到“每天喝这个能抗癌”“打疫苗会改变基因”的伪科普,吓得赶紧转发到家族群,结果第二天就被医生朋友辟谣打脸?当健康焦虑遇上流量狂欢,上海这次直接甩出“王炸”——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把那些穿着白大褂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着短视频,突然看到“每天喝这个能抗癌”“打疫苗会改变基因”的伪科普,吓得赶紧转发到家族群,结果第二天就被医生朋友辟谣打脸?当健康焦虑遇上流量狂欢,上海这次直接甩出“王炸”——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把那些穿着白大褂带货、用职称唬人的“伪专家”统统拉进黑名单!

为什么又是上海?

这已经不是上海第一次在健康科普领域“搞事情”。早在三年前,上海就做了三件震惊全国的事:

1. 把健康科普写进医生职称评审标准,让“会看病的专家”也能靠科普晋升;

2. 砸重金设立健康科普专项基金,孵化了3000+优质科普作品;

3. 搞起“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让三甲医院院长都盯着自家账号的传播数据较劲。

这次推出的九大禁令,更像是给狂奔的“网红医生”赛道装上了红绿灯。有网友调侃:“上海这是要把医生从直播间拽回诊室啊!”

更绝的是配套的“全链条监管”——从医生开账号要打报告,到内容发出去有实时监测,连合作的MCN机构都要查“信用分”。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认证一个科普账号,比申请科研项目还严!”

上海在守护什么?

去年某平台数据显示,打着“三甲医院专家”旗号的账号中,23%根本查无此人(网页5提到的钱炬医生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更可怕的是,某减肥产品商家曾批量购买医生账号,用P过的检查单制造“减肥神效”,导致多人器官损伤。

而上海这套组合拳,本质上是在抢救两个正在流失的“信任”:

1. 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当白大褂变成直播间的流量密码,真正的医学权威正在被消解;

2. 行业对科普的信任:调查显示,62%的网友认为“网上的健康知识半真半假”,这让正经做科普的医生反而被淹没。

正如市卫健委负责人所说:“科普不是医生的副业,而是治病救人的另一种形式。”

从垃圾分类到数字人民币,从防疫精准化到现在的科普监管,上海总在关键时刻拿出“教科书级操作”。这次的健康科普革命,或许正在改写一个时代的规则——当流量经济撞上生命健康,唯有制度创新能守住底线。

下次再看到穿着白大褂的主播,不妨多看一眼认证标识。因为在这个清单背后,是上海为每个普通人筑起的“信息防护墙”。毕竟,健康不该是算法推荐的商品,而应是触手可及的阳光。

来源:上海一点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