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高消,1600万用户押金未还,小黄车创始人却在美国创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19:42 3

摘要:2024年初,一则消息在中文互联网炸开了锅——那个被法院下达40条限制消费令、拖欠1600万用户押金的前“共享单车教父”戴威,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开起了网红咖啡店。

2024年初,一则消息在中文互联网炸开了锅——那个被法院下达40条限制消费令、拖欠1600万用户押金的前“共享单车教父”戴威,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开起了网红咖啡店。

品牌名为About Time Coffee的门店里,珍珠椰果咖啡吸引着年轻消费者,前五杯免费、扫码下单的玩法恍如昨日重现。

社交平台上,有人调侃:“我199元的押金变成了珍珠奶茶里的椰果?”

更多人愤怒地质问:“他凭什么还能东山再起?”

这个曾经站在中国创业风口浪尖的90后,用十年时间演绎了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商业史诗。

01

1991年出生的戴威,人生前25年堪称“开挂模式”。

父亲戴和根作为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掌门人,青藏铁路建设功臣的身份,让他从小浸润在“家国大业”的叙事里。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他是学生会主席、骑行社社长,更是厉以宁教授的得意门生。

2013年选择去青海支教时,这个富家子弟在白菜土豆为主食的山区,骑着二手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山路,意外播下了改变中国城市出行的种子。

2015年的北大校园,戴威贴出《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帖子,用“共享”概念集结2000辆自行车。

当机械锁单车刷上明黄色油漆,输入密码就能骑走的模式引爆校园时,投资人朱啸虎的电话不期而至。

“第二天国贸56层见面”的邀约,让这个25岁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资本飓风的力量——金沙江创投的1000万元投资,只是ofo小黄车疯狂故事的序章。

2016-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资本盛宴。

戴威带着平均年龄25岁的团队,将小黄车铺向全球20国200城。

地铁口明黄色的海洋里,日均2500万订单撑起百亿估值。

投资人徐小平说:“我们投的不是项目,是戴威这个人。”

但年轻的团队在金钱洪流中迅速迷失。

年会上,员工背诵《滕王阁序》获万元现金奖励;

三辆牧马人越野车被随手赠予普通员工;

供应链采购不问价格,“2000元一张的办公桌”成为常态;

当竞争对手摩拜用物联网锁精细运营时,ofo仍在批量生产300元/辆、故障率超30%的机械锁单车。

某投资人回忆:“他们连财务报表都懒得看,觉得融来的钱花完就会有下一轮。”

最致命的是戴威的“控制欲”。

拒绝与摩拜合并、否决滴滴的收购方案,甚至与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公开互怼。

当2018年资本寒冬来临,账面150亿资金耗尽时,用户押金池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这也为日后1600万人的集体追债埋下伏笔。

2018年9月,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排起千米长队,愤怒的用户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标语,手机里是永远卡在第1320万位的退款页面。

此时的小黄车App已无法登录,客服电话变成空号,街头生锈的“僵尸车”堆积成山。

戴威在内部信中写下“跪着也要活下去”,但法院接连发出的40道限制消费令,将他钉在了“老赖”的耻辱柱上。

02

戏剧性的是,当国内用户还在社交媒体玩着“排队进度文学”时,戴威悄然现身纽约街头。

2023年创立的About Time Coffee,用“咖啡+珍珠奶茶”的美式创新,再次吸引IDG资本、真格基金等老东家注资。

虽然法律上他并未违规(限制消费令允许因私消费申请豁免),但网友发现:这个被限制乘坐飞机头等舱的“老赖”,公司估值已达4000万美元。

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咖啡店里,戴威似乎复刻了ofo的扩张路径:扫码点单、补贴获客、快速铺店。

但这次他学“聪明”了——不担任法人、不参与日常运营,只以“顾问”身份对接资本。

当媒体质疑“是否挪用押金创业”时,投资人解释:“美国项目与中国公司完全独立。”

这种“跨境隔离”的财技背后,是中国商业社会的残酷现实:资本记忆只有七秒,尽管国内背负骂名,但戴威在硅谷仍被视为“连续创业者”。

某风投人士坦言:“我们只看项目回报率,道德评判交给社会。”

法律灰色地带,由于ofo未申请破产,股东无需个人偿债。

法律专家指出,用户需自行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但多数人99元押金还不够诉讼成本。

资源壁垒坚不可摧,从父亲的人脉到北大校友圈,戴威始终站在资源高地。

About Time Coffee开业当天,纽约政商名流的捧场照片流传网络,证明其从未真正跌落。

03

回望这场持续十年的创业连续剧,戴威的轨迹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商业生态的多重面相。

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短途出行痛点,但“烧钱-圈地-垄断”的模式摧毁了商业常识。

当戴威在纽约煮咖啡时,合肥街头仍有大爷义务修理废弃小黄车,构成颇具荒诞感的时代注脚。

90后企业家的成长困境,从“学生会式管理”到“投资人博弈”,戴威暴露了年轻创业者普遍短板:过于相信情怀力量,缺乏财务风控意识,在资本裹挟中丧失主动权。

反观同龄人张一鸣、黄峥,早已学会在理想与现实间平衡。

信用社会的未竟之路,1600万人押金困局暴露出押金监管漏洞。

2019年后,哈啰、青桔改用信用免押,可视为行业对戴威时代的反思。

但用户更想知道:当创始人的道德成本由社会承担,创新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

2025年初,About Time Coffee传出关店消息。

纽约客们的新奇感消退后,戴威的“咖啡创业2.0”似乎重蹈覆辙。

但在TikTok上,中国留学生拍摄的探店视频里,仍有年轻人举着印有“OF”字样的咖啡杯打卡

——那个消失的“O”,或许正是戴威留给这个时代的隐喻:一个永远在追逐风口,却始终画不圆的商业闭环。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