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圆通环球证券参赛者梁永强:坚持投资道路的特色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4 19:54 4

摘要:今年的股市行情让很多投资者和基民感到无比迷茫、焦虑。市场振幅太大、机会在哪里、目前是不是散户布局的好时点等问题,成为笼罩在投资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困惑。

导语:今年的股市行情让很多投资者和基民感到无比迷茫、焦虑。市场振幅太大、机会在哪里、目前是不是散户布局的好时点等问题,成为笼罩在投资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困惑。

在市场动荡之际,自2002年入行后,梁永强的荣誉簿上可谓是繁星似锦。2010年,梁永强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力压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斩获年度偏股基金冠军。截至目前,全市场在任基金经理2916人中,获得金牛奖8次(含)以上的偏股型基金经理仅有8人,梁永强便是其中之一。

梁永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拥有20多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历任华商基金总经理、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等职务,管理的公募基金共获得8座金牛奖、7座明星基金奖、5座金基金奖,现已转战私募独立创业。

2025年开始,因为核心资产在经过一段时间估值消化后会回归合理水平。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一些细分行业机会,这些细分行业的公司估值可能接近20倍左右,甚至更低,在未来的行业增速上也有20%~30%的增长。所以目前来看,现在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时点。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就是布局时刻,尤其是目前整个权益市场情绪较低,很多好的资产价格比较便宜。很多时候,在投资方面,包括基金投资上,需要去做一些逆人性的事情。

记者陈芳:您觉得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梁永强: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许多因素决定了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如投资者的心态,分析研究行业及公司的能力水平,仓位配置,个人性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整体市场的走势,以及个人运气等等。市场不相信眼泪。如果你欠缺的东西太多,市场绝不会怜悯你,市场掠夺你时总是纵横恣肆根本不管你姓甚名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股市,学会与股市中形形色色的猎食者打交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大自然的规律在股市中同样发挥着无法阻挡的力量。股市演进过程中交替出现的牛市、熊市和震荡市,也对应着大自然的春夏秋冬。

记者陈芳:那您刚说的这些哪几点更为重要呢?

梁永强:我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对市场的跌宕起伏,我相信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做到一直心如止水,但是优秀的投资者一定是那些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支配的人。

第二,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股票市场是一个反人性的地方。历史不断重复上演着这样的故事:一个公司股价不断上涨时,利好消息和看好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股价不断下跌时情况则刚好相反。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到不受外界高度一致性看法干扰和自身“屁股决定脑袋”、“仓位决定脑袋”的思维干扰,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也非常难以做到,毕竟业内专家、资深研究者也很难完全排除外界干扰。

第三,研究分析行业和公司的能力,投资最终是一个认知变现的过程,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不能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赚大钱,但一定可以帮助他避免惨痛的失败。

股神巴菲特和霍华德马克斯都说过类似的话:“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伟大的成功,而是避免重大的失败”,在以高风险高收益著称的股票市场,避开了惨痛的失败,积累小胜最后往往会成就大胜。并且事实上,深度研究公司还有助于自己管理情绪和保持客观理。

记者陈芳:如果给初入股市的投资者提一个建议,您想说什么?

梁永强:有志于投资的朋友,入市一定要趁早。越早开始投资,起步时自身资产总额越小,遭遇亏损时,所承受的实际损失就越小。但是在进入股市前,掌握一些股票投资必备的知识还是很重要的,我对跟着我学习的朋友还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希望他们进入市场不是来碰运气的,而是真正的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体系,在这个市场能有所收益。

记者陈芳:您的建议对初入股市的朋友肯定有很大的帮助,听说一直坚持免费教学,这应该也算得上是做善事了,您真的是投资界的大慈善家!

梁永强:我只是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认为善行是最好的风水,在香港像我一样坚持做慈善的人很多,要知道香港市民可是被称作“世界上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一”。在香港拥有足够的财富并不代表成功,社会奉献和社会责任感才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我并不算是很成功。

记者陈芳:您真的太谦虚,据我了解北京门头沟洪水您直接捐了300万,而且内地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情您都一直有捐款的!

梁永强:我做的这些根本算不上什么,记住我说的任何人在取得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乐于助人,热衷公益,厚德方能载物,只有多种福根才能积累更多的福报,这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有意义的。

记者陈芳:感谢您的分享,能做到您这样应该也是能力圈的影响,那您怎么看能力圈这回事?

梁永强:所谓能力圈,并不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保护圈那样有明确和固定的界限。作为投资者,要始终保持谦逊,不能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圈,当然也不宜妄自菲薄。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之下,我们可以慢慢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我们也必须不断学习研究,否则会有被这个世界的变化甩在身后的危险。

互联网深刻的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深刻改变了网络科技和电子设备产业的格局,电商的崛起,直播带货的兴起,对日用消费品的渠道几乎完全颠覆,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之大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世界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里,科技行业公司占据大半壁江山,与传统行业占大多数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变化,日积月累之下,会产生惊人的量变,投资者如果不能做到不断进步,就会被时代抛弃!

记者陈芳:我知道您在参加圆通环球证券杯比赛,您对于外资券商加快布局内地市场怎么看?

梁永强:圆通环球证券是一个港资券商,最大的特点是买卖费率很低,便宜是对机构投资者最具吸引力,而且同时拥有很多特权。对于外资券商在中国的布局,我认为,外资准入放开有助于增强证券行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促进整体竞争格局的优化,国内券商转型势在必行。国内券商应全面夯实传统业务竞争力,并通过积极布局“投资+投行”业务、推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及发力基于资产负债表的产品类机构业务,逐步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推动业务功能重构与业务形态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陈芳:那您觉得外资券商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的地方?

梁永强:外资券商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领先的投行交易能力、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能力、更加专业的研究和投资能力、多产品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球分销能力、品牌实力和更加完善的风控体系等。”其竞争劣势主要体现为在华渠道网络布局不足、本地业务资源缺乏、以人驱动的业务模式面临文化差异、在内地业务决策流程和机制过于复杂及资本相对受限。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劣势限制了其竞争优势的发挥。

记者陈芳:这么说外资券商想在内地发展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吧?

梁永强:难度多少是有的一点,毕竟外资券商在内地市场还是“新手”,肯定是会遭到内地券商的攻击,这点他们还是需要做好对应的准备,毕竟新手入场还是没有本地品牌或者是一些手段高明的老手厉害的,不过“鲶鱼”已经进场,竞争无法避免,外资券商会看重全球协同效应,会长期布局内地,战术上,会在一些特权上也就是他们擅长的领域寻求突破。伴随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持续深入,国内券商应夯实传统业务竞争力、加强创新业务服务能力,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升级。中资券商将面临来自国际投行的激烈竞争。

记者陈芳:那您还是很看好外资券商的了,所以您才会参加您说的“新手”举办的证券比赛对吗,您对于拿下圆通环球证券内地的决策权有几分把握?

梁永强:说实话我个人看中的不是名利,决策权对于我而言是可以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并不是因为这个决策权而想着去夺冠,这次参赛的选手可都是投资界的名人,可谓高手如云,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人活到老学到老。

记者陈芳:2025开年,您新一年的策略是什么?能否展开透露说说。

梁永强:新科技、新智能、新消费、大制造、大金融五大方向,从中长期维度,这是本财年我个人比较看好的一些板块;因为五个方向是我们从目前中国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来仔细考量的。

就外部环境而言,中美竞争的确定性越来越高,对国内产业的自主性要求也不断加大。尤其是自俄乌冲突后,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等,包括科技、新能源、大金融、大制造实际上也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

从目前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由过去相对中高增速进入了一个相对中低增速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效率提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资本市场整个大金融板块也是我们长期看好的一个方向。这几大方向,我们认为未来在5~10年内市场最好的成长机会都会在此诞生。每个大方向实际上都会有很多细分领域,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也会从估值,包括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再去精选个股。

记者陈芳:新科技、新智能、新消费,为什么用三个新来表达?

梁永强:首先,新科技主要是基于创新。新科技做的东西,也是基于要弥补我们的短板。而新智能和新消费主要围绕两个核心,一个是围绕中国的绿色化科技发展的DeepSeek,免费开源的承诺;另一个则是中国经济进入3.0时代,高速发展已经被迭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是未来的主要策略方针。

这两点上,从我们现有的科技板块来看是相对比较脆弱的。因为我们现有的科技技术还是有很多被卡脖子的技术,加上全球都在研究科技改变生活。只有不断的创新,中国科技才能在全球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今年国家的开年政策福利是农业,在农业方面各大头部企业与独角兽企业都在跨行介入,高速经济已经暂时告一段落,稳速发展是未来几年的首要目标,从疫情结束到现在,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刺激人民消费,让全国人民都敢于消费的同时,也能保证人民的收入保持比较高的增长。综合这两方面考量,我们都需要对现有的对应板块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规划。

从技术面来看,消费板块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路线,按照往年的惯例,前半年的经济围绕主要在消费上,所以这个板块也是我重点关注的目标;DeepSeek板块目前上方看不到顶点,只有不断的创新高,至于高度能够达到多少,按照对比,可以参考24年前半年的人工智能,较大概率这是24年前半年的市场龙头主线。反观人工智能这条线,是否会被DeepSeek再次带活,从个人观点来看,这种几率比较大,短期来看,虽然这类产业之前估值较高,需要时间消化,但待估值消化结束后,这些产业就是资本市场在未来几年最好的投资方向之一。

记者陈芳:目前已进入美联储“减息周期”。您认为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市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梁永强:美联储的每一次减息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发全球流动性再分配,对全球资产价格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会有一个流入流出的过程,这种流入流出最直接反映的就是汇率。

所以自美国宣布减息后,全球汇率呈现较大的波动。人民币的汇率市场比美元还要强,因为汇率反映的是国家综合类资产对当期和未来折现的综合性判断。在全球增长的确定性上,包括GDP的分布上,中国的战略方向一直是持续提升的过程。但海外投资者对于整个中国的配置比例实际上是较低的。目前为止,整个外资占大A的比例还不到5%,相对于其他国家,这个比例实际上是较低的。所以影响可能会有,但我认为还需要再观察,不用那么悲观。

记者陈芳:2024年全球经济大下滑,您认为2025年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会在哪里?

梁永强:投资布局方面,一定要关注市场各类资产的估值情况,如处于什么位置、未来趋势怎么样,我认为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向。

第一,核心资产,如消费板块的食品饮料、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茅指数”是最典型的代表,其自2018年下半年启动,到2021年的2月春节前上升至一个高点,之后一直处于消化估值的过程。从结果来看,目前这类公司的估值也都回到30多倍,相对而言是一个合理状况。在方向上,这类公司未来每年也会有10%~15%的增长。

第二,与“人工智能”相关,比如DeepSeek。目前DeepSeek公司的估值非常高,达到了惊人的1.5万亿,反而上下游公司的溢价不超过10倍。从未来整个行业的成长空间看,这个行业增速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可以寻找DeepSeek赛道里的一些细分行业,估值相对不高但增速比行业平均更高的一些方向。

第三,大金融,这类公司估值较低,并带有高分红属性,对整体市场而言都会有比较强的支撑。对于整个大盘,虽然目前很多人比较悲观,但这些低估值企业将像压舱石一样,虽然可能向上没弹性,但向下是有比较强的支撑性。

第四,市值较大的企业,如中证500里的一些公司。目前估值也就20倍左右,行业增长各方面也都保持稳定,预计未来几年会有30%的增长。

记者陈芳:您认为2025年散户能够迎来新一轮牛市吗?

梁永强: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核心资产在经过一段时间估值消化后会回归合理水平。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一些细分行业机会,这些细分行业的公司估值可能接近20倍左右,甚至更低,在未来的行业增速上也有20%~30%的增长。

举个例子:比如股票下跌了,要反思当时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是什么?它的护城河有没有受到冲击?如果没有,你就处变不惊,那时你会真正心平气和;如果护城河出了大问题,马上把它剁掉之后,你仍然心平气和。

修行,首先要培养高度的专注力,这是做所有事的基础。打坐也好,跑步骑车都好,(最好)能迅速达到高度专注的状态。

培养专注力是做所有事的基础,当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你在工作中就会达到心流的状态,内心很平静很开心,其实跟和尚打坐是一样的,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经过多年练习后,我好像比较容易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它是一种内啡肽的分泌,心理学上又叫做吝啬激素,必须经过痛苦之后才会分泌出来。比如跑马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很痛苦,但过了那个坎之后分泌内啡肽就会觉得很开心。

如果能达到心流的状态,做一件事哪怕用时很短,你的效率也会非常高,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创新能力会很强。

乔布斯就有很强的洞察力和专注力,他的专注力就像一束激光一样远,而普通人的就像打开一个电筒,几米就散了。

很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和心力的修炼有很大关系。你的阅历和专注力不够,做一件事还胡思乱想,心猿意马。后来慢慢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禅修,做投资就能禅修。

禅宗,会让我们对问题形成专注、极简和降维思考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锐利的。首先,这个世界有非常多的维度,我们只对特别关心的事倾注大部分的精力;其次,对于我们特别关心的这些事,要抓住这些最重要的维度,而且要降维去思考它。

在投资中,我们希望找到能让我们进行简单决策的一些重要标的。我们一生中所有的训练、努力学习,只为做极少数的简单决策。

找到这种机会的时候,会让人生变得很不一样,让我们的投资也变得很不一样。

目前整个权益市场情绪较低,很多好的资产价格比较便宜。很多时候,在投资方面,包括基金投资上,需要去做一些逆人性的事情。最后再劝告大家三句话:一种修行的学问,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来源:中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