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了60岁,就站在了人生下半场的起点。前面还有二三十年要走,这段路不能糊里糊涂地过。
人到了60岁,就站在了人生下半场的起点。前面还有二三十年要走,这段路不能糊里糊涂地过。
老话说得好,人定胜天是年轻人的事,我们这把年纪就得未雨绸缪。
很多老年人以为退休了就什么都结束了。殊不知人生最漫长的阶段才刚开始。
60岁到90岁,这是整整30年啊。想想你从30岁到60岁经历了多少事情,后面这30年同样不会太平。
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这一代人,活到八九十岁已经很常见。长寿是好事,但没准备好的长寿是灾难。
退休金刚够花,寿命越长,窘迫越久。
你是否也曾想过,如果真能活到八九十岁,这漫长岁月该怎么过?钱够不够用?身体能不能扛得住?
现在的老年人,一大半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年过得去就行,明年的事明年再说。这种活法太危险了。
人到老年,必须有长期规划意识。你得想清楚怎么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让它支撑你更久。
现在省一千,将来可能花一万。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健康投资最值得。体检不能省,保健品也别乱买。把钱花在能真正保障健康的地方。
有人一辈子舍不得花钱,结果一场大病全赔进去了。这不是因为运气差,是因为没有未雨绸缪。
老年生活规划,首先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经济底线。退休金多少,存款多少,每月固定开销多少,全都要算清楚。
别嫌麻烦。现在不算清楚,以后吃亏的是自己。很多老人连自己每月花多少钱都不知道,这太危险了。
人老了最怕两件事:没钱和没人管。这两样都得提前规划。
我认识的老人里,最惨的就是那些对晚年生活毫无规划的。以为儿女会照顾,结果儿女忙得没时间;以为钱够花,结果一场病把积蓄花光。
长寿时代的养老,靠儿女是不行的。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和压力,你不能成为他们的负担。
依靠儿女养老的想法早该丢掉了,自己的后半生得自己负责。
要提前适应独居生活。早点学会照顾自己,什么都指望别人不现实。做饭洗衣这些事,男女老人都得会。
现在社区养老院、养老社区越来越多。别排斥,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提前去看看,算算费用,这也是规划的一部分。
身体机能每况愈下,这是规律。60岁以后,要有针对性地保持锻炼,不能等到走不动了才着急。
今天省下的运动时间,明天用来看病排队。
农村老人健康状况普遍比城市老人差,为啥?不是因为生活条件,是因为预防意识和规划意识差太多。
定期体检是必须的。别等身体亮红灯了才去医院,那时候花再多钱也晚了。提前发现问题才能省钱省力。
现在的老年人一个通病,就是不愿意麻烦子女。表面上是疼爱儿女,实际上是没有做好规划,怕自己成为负担。
家里要做适老化改造,把容易摔倒的地方都改一改。现在不花这个钱,以后摔一跤住院花更多。
摔一跤少活十年,这不是危言耸听。
老年人的住房问题也得早规划。是继续住大房子,还是换小一点的方便打理?城里的房子适不适合养老?农村的房子冬天阴冷潮湿怎么解决?
有些老人死守着大房子不愿搬,结果打扫不动,上下楼吃力,冬天取暖费用高。这都是缺乏规划导致的。
年轻时图大房子住着宽敞,老了才发现小房子好打理。
长期规划还包括社交圈子的建设。朋友越老越珍贵,现在不维系感情,将来孤独终老。
老年人的朋友越来越少,这是规律。有些是搬走了,有些是走了。剩下的要珍惜,新的要主动去交。
老了才知道,钱没了可以再攒,人没了就真没了。
养老规划里,要算上伴侣先走的可能性。夫妻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剩下的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必须面对。
有的老太太一辈子依赖老伴,老伴一走就什么都不会。有的老头子连饭都不会做,老伴走了只能将就着吃。这都是缺乏规划的表现。
规划养老不能只算钱,还得算时间怎么打发。整天看电视打麻将,人很快就废了。
老了不是赋闲在家,而是找到新的生活重心。
有些老人退休前是领导,退休后啥也不是,一下子接受不了。心理落差太大,导致抑郁。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规划。
养老规划还包括遗产安排。这事虽然忌讳,但必须提前想清楚。不然留给子女的不是财富,是麻烦和纠纷。
很多老人对遗产分配讳莫如深,结果造成子女之间的猜忌和不和。与其这样,不如活着的时候就说清楚。
钱怎么分早定好,儿女关系不打折。
长寿规划还包括关系规划。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点到即止。精力有限,要花在重要的人身上。
老年朋友圈要精简。那些只会消耗你精力的人,趁早断了来往。留在身边的,都是真心对你好的。
医疗决策也是规划的重要部分。什么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什么情况下应该保守治疗,这些都得和家人商量好。
关键时刻谁能替你做决定,现在就要想清楚。
很多老人避而不谈生死问题,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瞎猜你的意愿。
老年规划最怕讳疾忌医。什么事都藏着掖着,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本来能省的钱反而花更多。
退休金每年都在贬值,这是客观规律。今天能买十斤菜的钱,明年可能只能买八斤。这些都要算进去。
钱不理财,财不理你。存款吃利息那一套早就不灵了。
老年投资要稳,但不能一点风险都不承担。通货膨胀就是最大的风险,光存着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长寿规划还包括精神规划。找点兴趣爱好,坚持学习新东西,让大脑和身体一起活跃。
老年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没钱,是没盼头。每天醒来不知道要干啥,这才是最可怕的。
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不然活着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长期规划还包括应对意外的准备。万一摔倒了,万一突发疾病了,家里要有紧急求助的方式。
老年人手机里要存好紧急联系人,身上要带医保卡和病史卡。这些小事看着简单,关键时刻能救命。
规划好的晚年生活和没规划的,完全是两种人生。前者从容不迫,后者手忙脚乱。
老年生活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走一步看一步。年轻时犯错还有时间改,老了再犯错就没机会了。
人生最后三十年,值得你花三十天去规划。
长寿时代的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长寿思维。别总想着差不多得了,凑合过吧。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现在多花点心思规划,将来就能少吃很多苦。这不是小题大做,是对自己负责。
长期规划不是说要把每一天都安排好,而是要有底线思维。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该怎么应对。
凡事往坏处想,做好最坏打算,实际情况总会比你想的好一些。
老年生活规划不能想当然。以为儿女会孝顺,以为钱够花,以为身体会一直硬朗。这些想当然最后都会变成遗憾。
现在开始不晚。今天就拿出纸笔,把你的财务状况、健康状况、住房安排、社交圈子都梳理一遍。
看清楚自己的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生最后三十年,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
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坐高铁。虽然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风景,但至少知道终点在哪儿,大概什么时候到达。
无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坐乡村公交。走走停停,忽快忽慢,到站了都不知道该下车还是继续坐。
未雨绸缪不是杞人忧天。它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老话说得好,不怕慢,就怕站。现在开始规划晚年生活,永远不会太晚。
60岁的你,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怎么走,完全取决于现在的你怎么规划。
来源:乐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