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月19日,南宁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品质教研 深耕课堂”(三月)主题教研活动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举行。活动以“技术赋能思政 智教融合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应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月19日,南宁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品质教研 深耕课堂”(三月)主题教研活动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举行。活动以“技术赋能思政 智教融合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主题,通过精品课例展示、专题讲座,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新路径,百余名教师代表现场参加研训,线上直播观看超3000人次。
AI赋能课堂:
课堂教学的智慧转型
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郑丹溪老师执教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郑 丹溪老师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导入,将学生分为画理、集理、宣理、辩理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内涵。学生借助AI软件创作春耕图、搜集二十四节气相关古语并解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推动传承与创新,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郑丹溪老师课例展示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苏柳爱老师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苏柳爱老师将“悟春—探春—踏春”作为线索,学生通过了解春俗、品饮春茶、诵读春诗、欣赏春画领略春韵文化魅力,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赏《千里江山图》环节中,使用AI对话作者王希孟AI智能体,感悟画家思想情感。在“AI绘画能否代替传统水墨”的辩证思考中充分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广西三月三主题春游研学活动方案, 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新实践能力,自觉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苏柳爱老师课例展示
反思催生蜕变:
从教学实践到智慧跨越
南宁三中五象校区刘丽老师基于“课堂的八次磨炼历程”对郑丹溪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和备课历程分享。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备课中教师团队需要突破的难点是将核心思想理念具象化呈现。团队决定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将建筑、画作、诗词、歌曲、辩论等作为呈现形式,在大活动背景下创设层层递进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多样化地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内涵,在具体情境中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AI在资料整合和情景模拟上展现了独特优势,但真正的课堂灵魂始终是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刘丽老师在总结中如是强调。
刘丽老师代表教研团队作备课过程分享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蔡宁老师对苏柳爱老师的课例进行备课历程分享。针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学情和AI的应用等情况,团队对课标、教材与教参反复研读,理清知识结构、充分消化知识内容,再依托DeepSeek、KIMI等智能工具高效生成备课资料并融入团队智慧创作。在课堂实施环节, 苏柳爱老师创新运用AI实现双重突破,动态呈现《千里江山图》,构建与古代画家的跨时空对话场景,效果良好。本次实践证明,AI在资源整合、效率提升方面有优势,但在学情适配度、互动深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蔡宁老师表示,今后教研组将建立常态化AI辅助教研机制,让人工智能工具成为推动道法课堂创新的“智慧伙伴”。
蔡宁老师代表教研团队作备课过程分享
技术驱动革新:
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突破
南宁市第二中学新民校区吴庚伟老师作《AI+德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智能工具入门与实践》专题讲座。吴 庚伟老师从AI技术的常用工具、高效备课的实践、实践操作演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技术变革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延伸的辅助作用。
吴庚伟老师作专题讲座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五象校区谢瑶老师作《AI驱动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估探索实践》专题讲座。谢 瑶老师以学业质量评估和试题的关系为切入口,分析当前传统命题在素材选取、考点挖掘、情境创设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从工具选择及基本操作、素材智选、考点挖掘、情境创设、任务优化、答案生成与优化及其他实践探索的角度,总结出AI驱动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命题的有效策略。
谢瑶老师作专题讲座
专家引领:
数字素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邱霖昌老师从专业发展和教研共同体建设两个维度分享了收获和感受。邱 霖昌老师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全新内容将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新挑战,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现新技术与新教材的融合共生。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数字素养,才能在人工智能浪潮和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同时,此次主题教研活动采取“教研部门统筹谋划+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员协同参与”三维联动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创新范式,充分彰显了邕城思政教师队伍挺膺担当、主动作为的责任感,深耕课堂、潜心研究的专业自觉和实干创新的精神面貌。
邱霖昌老师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互,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成果,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构建“AI+思政”教学新样态,通过智能备课、精准学情分析、跨学科项目设计等路径,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时代生机。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