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中国“掌控”了全球市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00:27 4

摘要:站长之家(ChinaZ.com) 3月24日 消息:在 “中国制造 2025” 规划中,中国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此后,中国持续加强机器人的研发(R&D)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特别是政府为了提高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

“中国正在作为世界技术市场上的‘新兴强者’崛起”,人们如此评价!

站长之家(ChinaZ.com) 3月24日 消息:在 “中国制造 2025” 规划中,中国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此后,中国持续加强机器人的研发(R&D)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特别是政府为了提高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的技术自主程度,持续进行着巨额投资。

中国:人形机器人,正式主导全球市场

最近,为了培育下一代尖 端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合作,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目标十分明确,即确保达到世界最 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并将机器人应用于多个产业领域,使其成为实体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强调要在 2027 年前扩大机器人产业的应用范围。

中国代表性的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正在研发能够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竞争的机器人,并且该机器人已进入中国国内汽车工厂的实际试运行阶段,备受关注。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城市的地方政府分别设立了机器人创新平台,以支持初创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

有了这些积极的支持政策,预计中国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约 27.6 亿元人民币,迅猛增长到 2029 年的 750 亿元人民币。

韩国汉阳大学 ERICA 校区机器人工程系教授、Airobot 首席技术官韩载权评价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竞争力最近急剧提升,如今已追赶美国。” 他还表示:“虽然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美国的技术仍有优势,但中国也已经建立起了从零部件制造到市场形成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

中国机器人产业最显著的成果体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SIASUN)积极将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和电子产品制造现场,逐步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站稳脚跟。富士康和吉利汽车等代表性制造企业,也通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在质量管理和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4 年的报告显示,中国在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27.6 万多台)和累计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175 万台以上)方面均位居世界第 一,优势明显。中国产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从 2018 年的 27.3% 急剧上升到 2023 年的 47.2%。截至 2023 年,制造业现场每万名员工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为 470 台,排名全球第三。

有分析认为,中国政府的国产化政策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飞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中国在机器人零部件中,对高性能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海外依赖程度较高。但最近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对零部件国产化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支持,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中国企业 “绿的谐波( Leaderdrive)” 成功实现了以往完全依赖从日本或欧洲进口的减速器零部件的国产化,大幅降低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成本。减速器是一种降低电机转速并增大扭矩的机械装置,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该公司生产的减速器以约为日本产品价格 70% 的价格供应,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机器人企业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还掌控了无人机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约 70%

中国在无人机市场的技术优势也十分明显。代表性企业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占据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约 70% 的份额,展现出了顶 尖的技术实力。大疆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后,目前正在向航空摄影、农业、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拓展业务。

各地区的无人机产业特色也值得关注。广东省深圳市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四川省成都市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分别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最近,中国研发出了能够运输最 大 1 吨货物的大型物流无人机 “CH-YH1000(彩虹-YH1000)”,推动了交通不便地区的物流创新。这款无人机具备自动化飞行功能,预计未来将在物流和紧急救援活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是民用无人机,中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也崭露头角。中国研发出了 “锐鹰”、“翼龙”、“WJ-600” 等优秀的军用无人机,生产出了用于侦察、特殊用途、电子战等多种用途的无人机。人们评价称,这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同时也增强了其在国际武器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机器人及无人机产业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美国、韩国等在内的全球竞争国家正面临着技术竞争的危机。韩国产业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已不再是遥远的未来之事,而是迫在眉睫的产业危机。” 并提出:“只有通过构建现场实证平台,与当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以及流通网络合作,积极应对,才能确保韩国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技术变革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来源:站长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