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装针头的黄色垃圾桶敞着口,现在都换成带锁的专用箱,墙上还贴了分类流程图,我们看病更放心了!”荆州区某社区卫生室就诊居民表示。
“以前装针头的黄色垃圾桶敞着口,现在都换成带锁的专用箱,墙上还贴了分类流程图,我们看病更放心了!”荆州区某社区卫生室就诊居民表示。
医疗废物处置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运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近期,荆州区人民检察院聚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问题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以法治力量推动基层医疗废物管理全面升级。
医疗废物处置隐患重重
2024年10月荆州区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对全区乡镇和社区卫生室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登记台账“走过场”
部分卫生室医疗机构处置台账记录不完整,存在漏填、补填现象,无法追溯废物种类、流量及流向。
储存设施“形同虚设”
医疗废物容器未配备遮挡盖,导致感染性医疗废物暴露风险增加;部分卫生室甚至将医疗废物容器与药品、器械混放,存在交叉污染隐患。
警示标识“集体缺席”
储存点未设置规范的警示标志和分类说明,工作人员与群众难以辨识风险。
超时存放“常态化”
因转运不及时,个别卫生室医疗废物储存时间超过48小时,滋生细菌、污染环境风险陡增。
公益诉讼亮剑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针对上述问题,检察机关依法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属地乡镇政府制发诉前检察建议,要求限期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相关部门迅速行动:
专项整改全覆盖
组织联合检查2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对190处问题点位责令整改,整改率达95%。
硬件设施标准化
统一配发带盖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增设警示标识牌,推动医疗废物暂存间与诊疗区域物理隔离。
管理流程精细化
培训宣传常态化
开展专题培训10余场,覆盖基层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同步通过宣传手册、村居广播普及医疗废物处置知识。
成效与展望
守护群众“家门口”的安全防线
小医疗废物,大民生安全。公益诉讼以“监督+支持”的法治方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补短板、堵漏洞,不仅筑牢了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更彰显了检察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担当作为。随着长效机制落地生根,乡镇和社区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更加安全、更有保障。
公益诉讼既要破解个案问题,更要推动系统治理。下一步,荆州区检察院将持续跟踪“回头看”,推动建立卫健、环保、属地政府协同监管机制,确保医疗废物处置全链条规范化。
通讯员丨黄小雨
编辑丨张宝方 余静
审核丨王恒波
来源:荆州市荆州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