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空意识,是当下教师发展必须关照的维度。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奋斗拼搏、专心致志、久久为功,这样的人才成长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时空意识,是当下教师发展必须关照的维度。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奋斗拼搏、专心致志、久久为功,这样的人才成长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要求。
就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必定生活在特定的物理空间之内,从自然空间到政治空间,从可见的有形空间到可感的文化空间,再到无形而高远的精神空间。空间的跨越与穿透,是当代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职业性质与工作类型决定了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固定,似乎有局促狭小、单调重复之感,大部分时间不过是从家庭到学校,偶尔逛街,偶尔出游,难得畅饮,难得欢聚;在学校之内,涉足亦窄,大概率就是办公室、教室、食堂、厕所,而到会议室、图书馆的实际次数也不多。因此,在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过程中,横向拓展、纵向提升他们的成长发展空间,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内容。
于是,我提出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空间概念:一个是波心横向拓展空间,一个是火焰纵向提升空间。
先谈波心横向拓展空间。
第一个空间是“小我”,即家庭。根据调查,“家庭支持”已经成为名师成长的重要指标。所以,不断营造和谐共进的氛围,是名师成长层次提升的内生动力,也是名师成长持久力的重要支撑。其成长标志是良好的阅读思考氛围和情感基础上的思维提升、互相鼓励深入探究的意识强化。
第二个空间是学校。这是教师成长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空间,包括学校环境、校长引领、发展平台、名师指导、团队建设等要素。进入学校空间,是教师由家庭空间进入社会空间、公共空间的重要跨越。尽管“环境育人”是针对学生发展提出来的,但我觉得环境对教师的发展更为直接、强烈。我认为,“名校”不一定是五星四星,不一定是省中县中,而是“适合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好学校”。它至少有三个要素:一个好校长、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氛围。
第三个空间是区县。影响教师发展的空间因素包括区县级教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或教体局)、区县领导干部、教研员。这个空间往往是教育资源、教师质量优质均衡的关键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区县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政府的投入情况、教育质量优质均衡的追求、教科研氛围的营造、区县级教育教学赛事组织、教育人才项目设计、教师地位的提升等。而教师成长的标志是跨出学校,进入区县级层面,获得赛事奖项,教科研项目立项,获得荣誉;走出区县,参加地市、全省乃至于全国性赛事、教科研会议或活动,列入地市级名师培养项目、加入地市级乃至省级名校长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活动。
第四个空间是省市。也就是地市省级层面,由市入省,省市并举。进入这个层面,几乎就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可能,在地市级层面,与教师发展相关的空间包括培养项目、奖项荣誉、公共参与、名校长工作室核心成员、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省级空间包括人才培养项目、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评奖、评优、荣誉称号等。在省级空间行走遨游,显然已经进入“名师”行列。
第五个空间就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即国家层面。这个层面的关键是境界,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立足三尺讲台,心怀九州天下,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自觉追求。
第六个空间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即国际视野。围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宏大使命,以教育家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
以上六个空间,可以分成三组,第一组(1—2),是我们绝大多数一线教师生活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三组(5—6),是我们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是一种信仰与眼界。只有第二组(3—4),走出学校、走到区县,由市入省,教师在不断拓展、不断超越、不断突破,很多教学名师也都是这样循序渐进、登堂入室的。
同时,六个空间的关系,就像江河波纹一样,从波心向外围层层展开,越是在中心,就越具象显豁、形象物化,可以具体操作。但越到外层,就越抽象遥远、博大浩渺,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重在入心入脑,一言一行,举手投足,自然流淌。这里的逻辑关系,一是步步为营,由内而外,层层拓展,彰显国家情怀与国际意识;二是只有在国家、天下的宏大目标与社会意识下,才能拾级而上、不断奋进。所以六个空间拓展,是沿波逐浪、沿坡前行。国家意识、国际视野,既是底线恪守、高点定位,又是信仰信念、视野归宿。
再谈火焰纵向提升空间。
一是从有形到无形。我们的大部分努力、攀升往往是无形的,有时甚至是不可知的、难以直接感受到的,属于厚积薄发自然生成,有一个过程。
二是从团队到行业。个人、团队,是单向度的;团队到行业,是跨学科、跨主题的。埋头苦干、单打独斗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已经远远脱离当下的发展走向。不仅要就近加入高水平的优秀团队,而且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从团队的边缘进入核心层内,最好成为团队的积极响应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
三是从当下到未来。不能浑浑噩噩,但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要有长远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必说跨越时空的高远境界,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什么、打造什么,我们都必须在顶层设计的目标指导下,逐步营造,在时空框架内构建自己的世界。
四是从物理到哲学。科学原理不过是基础,升华到哲学哲理才是学术正道。
五是从生活到精神。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可能是单调的、重复的、机械的、缺少创意的,但决不能影响我们永恒的精神求索。
六是从庸俗到孤独。名师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可能更趋于远离群体、略带痛苦、孤独前行。
这六个空间强调的是: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个体的强烈动机、准确判断、果断选择,来自长期阅读、思考、升华、写作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纵横叠加的六个空间中跨越攀登,构成了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层次与阶梯,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最高品格与内在追求,而且要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比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终极目标,我们必须从一言一行做起,从谨言慎行到方言矩行,从讷言敏行到嘉言懿行,不断修炼、不断历练。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任何时候准备启航,都不嫌迟,千万不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思进取。而一旦付诸行动,就不能停歇,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作者:周建忠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02日 第04版 版名:好老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