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进科:AI是新闻发布的“助力”而非“主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5 09:17 3

摘要:这位亲历新时代中国军事传播变革的资深新闻发言人,将为我们揭示智能化浪潮中,新闻发言人如何守住“人”的价值?

AI能撰写通稿、算法能影响流量,新闻发言人的角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申进科大校接受庖丁解news专访。沈涵 摄

这位亲历新时代中国军事传播变革的资深新闻发言人,将为我们揭示智能化浪潮中,新闻发言人如何守住“人”的价值?

新闻发言人的“KPI”

申进科大校将新闻发言人定位为“官方与公众的桥梁”,他将新闻发言人的核心职责概括为四大重点:

◆信息沟通:精准传递政策要义

◆情感沟通:建立公众情感认同

◆思想沟通:引导主流价值观念

新时代新闻发言人的必修课

◆坚定的国家立场:始终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声;

◆开阔的国际视野:用全局眼光解读事件,避免片面性;

◆敏锐的问题意识:敏锐捕捉公众关注的核心议题;

◆真诚的服务意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信息;

◆强烈的责任担当:对每一句话负责,确保信息的权威性。

申进科大校在发布会上

他同时对新时代的新闻发言人提出“三个‘新’”的能力建议: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能,掌握新手段,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和作为。

化专业为通俗

在新闻发布会上,“专业术语”如何变身“百姓语言”?申进科大校给出破题关键——“话语转换”。

“新闻发布工作,主要是发言人和老百姓沟通说的话,不仅自己要能听得懂,更重要的是要让受众听得懂,让老百姓听得懂,当然也包括让记者能听得懂。”

申进科大校就十年一线经验总结道:面对军事术语等专业内容,需主动做“翻译官”。他强调,新闻发布要带着“说人话”和“说大白话”的行为自觉:每句话先过“百姓听力关”。

申进科大校在发布会上

“既要重视‘新闻联播’,也要重视‘新浪微博’,还要重视‘国际传播’!”

申进科大校强调,作为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平台来传递信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样重要。同时,还要重视国际传播,把中国声音传向全世界。

“我们要重视传统媒体,这是一个主渠道;当然也要特别重视新媒体,这是一个新渠道、新平台。可以通过新媒体和更多的青少年、更多的老百姓去沟通。”

在担任新闻发言人的十年间,申进科大校坚持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同民众互动,“所以有一句话叫既要重视‘新闻联播’,也要重视‘新浪微博’,还要重视‘国际传播’!”他说,运用好新媒体技术是一个必做的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AI是助手,不是主角

AI正逐步渗透到新闻发布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一新技术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机遇。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申进科大校给出明确界定:“AI只是新闻发布工作的助手,而不是主力。

“人脑在对事物的判断上还是胜于人工智能!”新闻发言人以其独特的共情力、研判力和传播力,成为联结公众与信息的桥梁。这些人类专属的技能和灵活性,是AI难以复制和替代的。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时,新闻发言人能够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和新闻敏感,做出精准的研判和决策,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更无法替代人类。

申进科大校指出,AI在信息收集、传播和舆论反应分析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它能够快速收集信息,为新闻发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反应和需求。然而,AI的研判结果有时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新闻发言人进行审慎的校验和判断。

申进科大校以十年经验总结,当AI能写出更华丽的通稿时,真正的发言人的价值,恰恰在于那些无法被量化的部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研判能力、最基本的国家意识、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技术迭代越快,新闻发言人的传统基本功越要夯实。新时代的新闻发言人,必须筑牢“传家本领”,“要把自己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传播能力作为一个保留项目去巩固、去发展、去提高!”

来源:庖丁解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