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6日,“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系列活动在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广场启幕。该活动由中国戏曲学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旅部门联合支持。
3月16日,“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系列活动在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广场启幕。该活动由中国戏曲学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北五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旅部门联合支持。
以艺术为引擎,激活文旅融合新势能
“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系列活动由西北秦腔汇演、西北地方剧种折子戏展演、戏迷争霸赛和戏曲快闪巡游4个板块组成。此次活动体现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区域联动”的顶层设计思路,通过整合西北五省区资源,打破传统戏曲的地域壁垒,一方面,依托国有院团与民营院团协同、专业演员与戏迷互动、线下展演与线上直播融合等机制,激活戏曲艺术的当代生命力;另一方面,将戏曲元素深度植入旅游线路、城市空间、夜间经济场景,打造“白天观景·夜间赏戏·全城有戏”的沉浸式文旅体验,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
活动启动仪式以戏曲联唱《满园春》拉开序幕,梅花奖得主袁丫丫、韦小兵等艺术家联袂献艺,秦腔《铡美案》、碗碗腔《金碗钗》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展现出西北戏曲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兰州戏曲剧院以《出五关》作为开场大戏,一级演员王鸿斌凭借40年的艺术积淀,将关羽的忠义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出五关》以关羽的忠义精神为核心,既契合伏羲文化的道德内核,又通过历史英雄叙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戏迷高呼:“这才是属于秦腔人的盛会。”王鸿斌说:“传统戏曲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枝叶常青。”
西安三意社社长、梅花奖得主侯红琴带队演出《火焰驹》,精湛演技引发观众喝彩。返场环节持续半小时,侯红琴动情地表示:“天水的戏迷让我倍感温暖,希望更多人能来天水吃麻辣烫、听秦腔。”
以戏曲为媒,打造西北文旅协同发展新标杆
活动通过“区域联动”,汇聚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余家院团,推出《三滴血》《铡美案》等经典剧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演出的《铡美案》,吸引在甘肃的新疆观众专程观演。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表示:“这次活动规模如此之大,观众如此踊跃、热情如此高涨,让我深切感受到群众对传统文化、对秦腔的热爱。”
启动仪式当天,西北五省区戏曲院团在天水古城开展秦腔人物大巡游,演员身着戏服沿伏羲庙至龙城广场巡演,高呼“千山万水,只爱天水”,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巡游活动通过将戏曲元素植入街道、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打破剧场观演的限制,使传统文化从“被动观赏”转向“主动邂逅”。口号“千山万水,只爱天水”“天水我们来了”更将地域情感提炼为传播符号,强化了城市品牌记忆点。活动发布的“戏曲春满园 自在游天水”五大主题旅游线路,将戏曲展演嵌入天水全域文旅场景,形成“白天观景·夜间赏戏·全城联动”的消费闭环,构建“艺术+旅游”立体生态。
活动还以伏羲庙、麦积山石窟等核心文化地标为支点,串联戏曲展演、非遗市集、美食体验,形成“一景一艺一消费”的沉浸式动线。日间游览麦积山石窟、天水西关古城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夜间聚在伏羲广场开展戏曲展演,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通过“麻辣烫嘉年华”“文创市集”等配套活动,实现“艺术引流—消费转化—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每条线路均设置“伏羲广场戏曲展演”固定节点,通过“白天游景区—傍晚逛市集—夜间看大戏”的设计,强化“天水=秦腔之城”的品牌认知,使艺术场景化与消费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天水旅游线路的创新实践表明,传统戏曲可通过以下方式深度融入文旅场景。一是地标赋能。伏羲广场作为戏曲展演主会场,与麦积山石窟共同构成“历史+艺术”超级IP,形成“游石窟·看秦腔·拜羲皇”的文旅仪式感。二是动线耦合。在玉泉景区、藉河风情线等自然景观中嵌入戏曲快闪演出,打破剧场空间限制,实现“山水之间皆有戏”的艺术覆盖。三是消费黏性。线路中“八大碗”“吃货节”等美食节点与戏曲演出时段精准匹配,延长游客停留时长,餐饮商户联动推出“看戏送优惠券”活动,促进二次消费。
守正创新,传统戏曲的“破圈”实践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周仁回府》,以严谨的唱腔程式和传统舞美设计保障艺术品质。定西市百花演艺公司、平凉德韵文化有限公司等民营机构的优势在于“创新灵活性”。秦腔《兴汉图》的改编证明,传统戏曲的年轻化并非要颠覆内核,而是通过表现形式的适度调整,实现“老戏新唱”。
在活动现场周边,数位网络达人以各种主题开展直播互动,带领直播间的观众一同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活动充分利用了数字平台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的裂变式覆盖。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活动的精彩瞬间被实时分享,吸引了大量线上观众的关注。同时,主办方还结合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将特色商品、传统文化元素等推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庙会活动的互动性,也有效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日上午举行的“戏迷争霸赛”吸引超2000名票友报名,赛事分为每日海选和总决赛,总决赛由专业评委与观众共同投票,专业演员与票友同台切磋技艺,打破观演界限,增强互动性,使戏曲真正回归民间。
据统计,天水伏羲庙广场吸引观众超59.2万人次,市集销售食品、农产品、文创商品等,带动旅游消费1560万元。庙会场景的成功,源于对“文化仪式”的精准还原。通过复刻传统戏曲演出空间、保留市集的交易功能,既满足了中老年群体的怀旧需求,又通过产品创新激发了年轻群体的消费欲。(于 哲 师 阳)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