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逻辑,债市的表现与短期资金的松紧有关,从1月下旬开始,央妈对货币的投放一直比较审慎,所以短期资金偏紧,甚至出现了短端资金价格与长端利率的倒挂,这是本轮债市调整的直接原因。
节后这波债市的调整幅度很大。
参考国盛固收杨伟业团队的观点,影响债市表现的逻辑主要分为两条——
长逻辑和短逻辑。
短逻辑,债市的表现与短期资金的松紧有关,从1月下旬开始,央妈对货币的投放一直比较审慎,所以短期资金偏紧,甚至出现了短端资金价格与长端利率的倒挂,这是本轮债市调整的直接原因。
而长逻辑,来自于经济基本面。
目前围绕基本面有一定分歧。
一部分观点认为,1-2月经济数据所反映的基本面仍然不强劲,包括但不限于增速开始放缓的出口,还在低位徘徊的CPI等等,传统行业和经济数据仍然偏冷,这与AI科技股的火热,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另一部分观点也认为,AI作为一轮科技革命未来势必会重新点燃经济引擎,推动经济增速和长债利率缓慢回升,那这样的话,本轮债市收益率的上行就只是开始。
关于两个观点的分歧,目前还看不清谁对谁错,因为前者代表了对现实的保守,后者代表了对未来的乐观预期,都有对的地方,只能继续留待经济数据的验证。
只能说,往根本上看货币政策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货币政策也无法脱离基本面的现实,这是规律。
在实体经济明确恢复前,市场需要一个不高的无风险收益率,因而债市的长逻辑并没有动摇。
而在3月17日债市大跌后,从3月18日开始央妈恢复了净投放,短逻辑也在改善,所以这几天债市的情绪也有修复。
债市大概率能喘口气了。
短债基金又证明了自己
每当债市回调的时候,都是对短债基金的一次现身说法的科普,因为抗跌。
从久期的角度,如果对债牛感到恐高,更好的选择是短债而非长债。
这话在债牛的氛围里是不讨喜的,因为显然短债的保守比不上30Y的锐度。
可买债基,你是更想要锐度还是要稳健?
长期业绩优秀的权益基金不一定来自牛市时有多能涨,而是熊市时有多抗跌;而对固收这种本身就有“绝对收益预期”的品类来说,负债端对债基抗风险、抗回撤的要求,可能还要加个“更”字。
从最近的回调大家也看到了,相比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的调整,短期纯债基金指数的表现算温和的了。
虽说这次债市的调整力度比较大,但市场上很多知名的短债债基,表现还是符合预期的。
下面是我梳理的一批规模在百亿以上,2024中报个人持有比例在30%以上的明星零售债基。
最抗跌的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A ,在这轮调整中的回撤只有区区4个bp,作为对比东财三级分类-短期纯债基金的平均回撤是23bp。
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盘到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了,还记得去年劳动节前后,在央妈提示债市风险之后,债市也有一次不算太小的调整。
当时我写了篇文章《债市波动,我为什么不怕?》,就盘到了长信基金。
那时的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债券,就凭借非常亮眼的风控能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在过去多轮债市调整中,保持了一贯的稳定,现在这个纪录又得到了延续,从2021年9月成立到现在,连续41个月都做到了“月月正收益”。
一只大规模的短债债基,在近三年的债市大小波动中,都能保持住11bp以内的回撤,本身就验证了其策略的连贯性。
拓展到长信旗下的其他短债基金,另一只30天持有产品—长信稳航,同样表现出非常强的抗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长信在产品运作中长期坚持的风控措施,效果十分明显,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更适合“理财焦虑症”朋友的短债基金
大概两周前,不少追涨长债跌懵了的朋友在评论区诉苦。
直言自己压力很大,甚至晚上睡不好觉。
我觉得这就是错误估计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债市缺乏较清晰的认知,仓位买得还太重了。
此前,小红书联合蚂蚁财富发布的《2024 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里也提到,“只求微赚”成为年度理财现象热词。对于有“理财焦虑症”的朋友来说,久期太长的债券可能真不适合你,少“碎蛋”的短债基金更能让你睡得安稳。
而长信30天滚动持有短债,虽说在债牛行情里可能会牺牲一些收益,但确实让人踏实,是作为配置底仓的好工具,因为长信是真怕你亏钱!
这正是闲钱理财工具,最主要的价值之一。
事实上,长信在这波回调中表现出色的债基不止一个。
围绕固收方向,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闲钱家”矩阵。
在本轮回调中,“闲钱家”多数产品年内收益依然为正且回撤控制非常精彩,更是比同类平均水平要好。在这样体系化的布局下,还做到了产品定位有区分,比如2023年底成立的长信120天,虽然和30天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在管,但操作思路上体现出了差异性,收益表现也属于进阶款。
买短债选长信,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以长信“闲钱家”为代表,公募回撤控制优秀的中短债基金有着非常确定的增长前景,那就是理财替代。
长信“闲钱家”很多债基30天、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封闭期场景,其实就是对标类似期限的锁定期。
这类产品,最核心、最关键的诉求就是——稳。
2022年底的债市回调,深刻影响了今天,从监管到机构对待市场的态度。
当时,债市回调-负债端赎回-加剧回调的负反馈波及范围并不小,对市场以及更广泛的居民理财产生了冲击,既深刻影响到了央妈日后的政策调控,也影响到了诸多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
长信基金在2022后的管理运作中保持了一套高标准的风控体系。
对债券市场的利率、资金、成交量等指标严格监管;还会监控系统性风险、流动性冲击以及基金排名所处的位置以及持仓特征,从多个角度刻画产品运作中的风险。
在之后债市的多轮回调中,长信的短债基金都经受住了考验。
当前,随着央妈逐渐恢复货币净投放,最难的一段时间应该已经过去了。
但我觉得,不管后边债市的波动方向是上还是下,大家买任何一个金融产品,还是需要对风险以及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虽然净值化转型已经开始了很多年,但大部分客户的核心诉求就是“类绝对收益”,那经过时间验证、历史控回撤能力优秀的短债基金,也许能为你带来更安心舒适的投资体验。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来源:韭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