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协办的“卒往知来,立启新章——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层学术会议(济南站)”在济南召开。会议邀请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研究发起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AHA/ASA)
近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协办的“卒往知来,立启新章——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层学术会议(济南站)”在济南召开。会议邀请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研究发起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AHA/ASA)中风委员会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Patrick Lyden 教授进行专题报告。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默参加会议并致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东院神经内科主任孙钦建担任大会主席。
王默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NINDS)溶栓研究发表,标志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开启新里程。30年来,卒中领域的各项研究不仅推动了全球医学的进步,更为无数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希望与新生。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面对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卒中救治的“时间窗”问题以及卒中后的康复和长期管理等问题,希望广大同仁从疾病机制出发,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再灌注治疗率,助力百万减残工程的落实。
Patrick Lyden教授回顾了NINDS研究30年来卒中领域静脉溶栓的发展历程,多次强调“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呼吁全社会关注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以减少卒中对患者和社会的危害。他表示,卒中救治系统的建立需要医院、政府、社区和患者等多方协作,共同提高卒中的救治水平。
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米东华教授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指南2024》的关键要点做了深度解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鑫教授以临床常见的《轻型卒中溶栓策略》为题,透彻分析轻型卒中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省立医院李继锋教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闫中瑞教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唐剑华教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张立功教授围绕以上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脑血管病领域的学术进步,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为山东省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山东省各市120余名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会。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国内外卒中领域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迈上新台阶,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山一大附属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