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的梧桐絮如细雪纷扬,飘落在万里小区那面粉橘色的网红墙上。几位白发老人正围坐在新修缮的“尚园”里下棋,拐角的广播忽然响起:“今日15点有义诊服务,地点在党群服务站。”老人们相视一笑,棋盘上的“车马炮”还未落定,脚步已不约而同转向同一个方向——这幅市井生活图景
暮春的梧桐絮如细雪纷扬,飘落在万里小区那面粉橘色的网红墙上。几位白发老人正围坐在新修缮的“尚园”里下棋,拐角的广播忽然响起:“今日15点有义诊服务,地点在党群服务站。”老人们相视一笑,棋盘上的“车马炮”还未落定,脚步已不约而同转向同一个方向——这幅市井生活图景,恰似长丰(双凤)经开区老旧小区治理的鲜活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基层干部以党建为“针”、民需为“线”,在时光褶皱里续写着“绣花功夫”的治理新篇。
一针穿千线:从“物理改造”到“情感重构”
悦城小区129栋电梯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楼层的运行数据。金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夏秀霞仍记得那个“一拳打碎显示屏”的下午——一位居民久等电梯不到,把怒火发泄在“无辜”的电梯上,一拳打向电梯显示屏。其他居民看到后好言相劝,却招来对方的拳头,这一事件暴露了外来人口占80%的该小区存在“情感荒漠”问题。
“技术参数只是底线,人心参数才是高线。”对342户居民的调研数据催生了治理新策:129栋、135栋的4部电梯“体检报告”显示超负荷运行,于是召开业主大会启用公共维修资金,完善电梯更换方案,还通过12场楼栋茶话会编织情感纽带。如今,等电梯的居民常互赠自家腌菜,保洁赵阿姨笑称:“显示屏上的数字,倒成了邻里的‘和气生财数’。”
这种“硬件改造+情感赋能”的治理逻辑,在万里社区的“飞线入地”工程中同样凸显。
万里小区的电动车停车棚内,350个充电位上闪烁着绿光。万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沈翻开改造日志:2023年9月前,这里还是飞线横生的“盘丝洞”——9根电线从六楼垂下,雨天迸出的火花刺痛着治理者的“神经”。
“治顽疾需解需求方程。”王沈用“治理四则运算”破题:新增12处停车棚做“加法”,清理156辆僵尸车做“减法”,开发智慧使用系统做“乘法”,制定《停车公约》做“除法”。如今,70岁的范大爷发现邻居忘拔电动车钥匙,会主动把车推到物业岗亭——这个被智能系统记录的画面,成为“最美社区瞬间”的候选影像。
来到凤霞苑小区可以看到,经过一年的升级改造,斑驳楼体披上“新衣”,沥青道路平整延伸,1300个规范停车位与休闲广场相映成趣,1600个不锈钢便民晾衣架整齐分布于楼间空地与庭院……居民王女士欣喜地表示:“小区如同大家庭,大家齐心协力支持改造,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千丝织锦绣:从“政府独奏”到“社会交响”
踏入凤梅家园小区,往日的破旧与阴暗被一扫而空,曾经蛛网密布的天空被湛蓝取代。这个容纳5412户、形如微型城市的超大型回迁安置社区,历经十八载风雨后终迎蝶变。“从前下雨要蹚‘地雷阵’,现在轮椅都能畅行。”15年的老住户沈叔叔指着透水混凝土路面感慨。
数据见证着这场空间革命:拆除2800㎡违建,腾出5处休闲场所;规划1300个停车位,终结“抢位大战”;安装78组充电桩,让“飞线充电”成为历史;设置80余处不锈钢晾衣架。
“改造成效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凤梅社区党委书记王文佳指着施工公示栏介绍,从图纸设计到竣工验收,居民始终是“项目监理”。他翻出手机里的施工对比图感叹:“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群众当主角了,社区才能真正‘活’起来。”
在金地雅苑小区配电房,技术员正在记录双回路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这个始建于2006年的小区,曾因单电源供电系统难以承载407户现代化用电需求,导致频繁跳闸。
“技术改造只需迁移8条地下管网,但人心工程得穿透17道心墙。”金兰社区党总支书记耿静的工作台账里,藏着治理密码:召开6场“三位一体”圆桌会化解反对声浪,进行6轮入户走访磨破2双运动鞋底,最终将单回路改造成双电源。技术员在竣工图上标注的“血栓点”,恰是社区干部用脚力丈量出的“连心桥”。如今,配电房里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显示负荷数据,如同社区治理的“心电图”,跳动着安稳的民生节拍。
实践验证了“党建引领+专业支撑+群众参与”的治理逻辑,这种模式在解决类似公共设施改造问题时具有可复制性。
万缕绣新图:从“问题清单”到“幸福索引”
夜幕降临时,北辰天都小区的消防通道指示灯在雨中泛起暖光。物业公司项目经理朱礼宝按新制定的《消防设施日检制度》进行巡查。这个因开发商破产导致消防系统维护缺失的小区,如今压力表指针稳稳停在0.2MPa的绿色区域。
“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编织安全感。”凤巢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燕说,改造台账揭开攻坚艰辛:残缺的消防管网图如同“迷宫密码”,200万元资金缺口横亘眼前,维修基金冻结更似雪上加霜。社区多方奔走迎来转机,长丰(双凤)经开区管委会创新运用“政策工具箱”,通过应急民生工程立项解决资金问题,该小区被列为2024年“消防无水小区”进行改造,组织5方技术交底会破解施工难题。半年后,当第一股清水从消火栓喷涌而出,73岁的李奶奶摸着不锈钢管道哽咽:“这水流进的是咱老百姓的心窝子。”
数据显示,长丰(双凤)经开区通过类似模式对辖区内3个“消防无水小区”进行了改造,惠及居民5000余户。
在梧桐里小区地下车库,352个机械车位曾因存取烦琐、维护成本高、权责不清等问题,8年间沦为“钢铁鸡肋”。
峰宁社区梧桐里小区党支部书记彭小慧直面三本难题:地面停车缺口400余个与机械车位不足10%的利用率形成倒挂;每月300元使用费远超普通车位180元标准;长期闲置导致传动轴锈蚀存在安全隐患。通过3场“圆桌会议”,社区联动法律顾问厘清权责、物业升级“一键存取”系统、租赁中心核算成本,最终推动机械车位全面检修并实施“费用平权”,将租赁价格下调至180元/月,与地下普通车位同价,实现闲置资源盘活与居民诉求的精准对接。
春深似海,梧桐絮落处。长丰(双凤)经开区这幅党建引领的“治理长卷”上,每一处褶皱都被耐心熨烫:从“拳打电梯屏”到“睦邻呱蛋声”,从“单电源困局”到“双回路新生”,从“无水消防栓”到“救命水长流”……这幅永远在生长的锦绣长卷,正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绣进城市的年轮里。(朱涛)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