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大部分成年人应该都听说过那个古希腊士兵狂奔26英里送信的故事吧?公元前490年的雅典城,波斯人十万大军压境,雅典守军不过万把人,能赢纯属奇迹。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而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知道这一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了一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国际马拉松运动会是一个接一个,既耗费大浪人力物力,又影响百姓生活与交通,让人觉得很不以为然,感觉真没必要搞那么多马拉松活动。
现在大部分成年人应该都听说过那个古希腊士兵狂奔26英里送信的故事吧?公元前490年的雅典城,波斯人十万大军压境,雅典守军不过万把人,能赢纯属奇迹。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而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知道这一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了一名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茨以惊人的速度跑回了雅典,宣布了胜利的消息后,便因力竭而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马拉松诞生的故事就透着股荒诞劲儿。当时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大军,明明缴获了波斯人的战船和战马,却非要派士兵用双腿跑回雅典报捷。这就好比现代战争打赢了,放着无线电不用,非要通讯员骑自行车穿越火线送情报。更讽刺的是,这场以"保卫民主"为名的战役,最终却用最不人道的方式消耗了年轻士兵的生命。偏偏西方人把这种故事包装成励志IP,跟风跑马拉松成了时尚象征。
现代人更魔幻,居然把这种要命的差事包装成全民运动和一种健身时尚。你看那些马拉松完赛照片,参赛者瘫倒在地脸色发青,旁边还围着拍照欢呼的群众,活脱脱二十一世纪行为艺术。2023年桂林马拉松,69岁的老爷子倒在终点线前再没起来;在2019龙口国际马拉松的半程赛道上,跑者张某某在20.5公里出现身体不适,然后口吐白沫。虽然急救志愿者就在身边,赛道上的医护人员也及时赶到,但在跑道上的他已经失去意识,最终离世。这些悲剧年年重演,可主办方永远只会说"加强医疗保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明明白白写着:马拉松选手赛后三天内,肾脏损伤指标飙升到正常值的3倍。人体就像智能手机,超长待机模式运行四小时,电池膨胀是迟早的事。
2023年桂林马拉松
马拉松全程要承受4万次以上的足部冲击,相当于每天被人用锤子敲膝盖两万下。那些告诉你"跑步强健心脏"的专家,肯定不会说清楚专业运动员和普通白领的体能差距——人家每天训练6小时,你挤早晚高峰地铁都喘,能一样吗?
更黑色幽默的是商业运作:报名费动辄上千,装备要买压缩裤、碳板跑鞋,赛前还得去指定酒店住宿。某品牌跑鞋广告说"跑出自由",结果消费者花两千块买了双鞋,跑完足底筋膜炎发作,这到底是自由还是自虐?赛事直播镜头扫过,满眼都是赞助商logo,完赛奖牌设计得比奥运会还浮夸,唯独没人提醒参赛者:您的半月板正在发出哀鸣。
不是说跑步不好,但非得挑战人类极限图啥呢?说到底,现代马拉松早就背离了运动本质。当朋友圈晒成绩成为刚需,当完赛证书变成中产标配,我们是不是该冷静想想:你的身体真的需要这场26.2英里的酷刑来证明价值吗?运动本为强身,现在倒好,朋友圈晒个马拉松定位,搞得跟西天取经似的,完赛了恨不得把奖牌裱起来!要我说啊,这种自虐式运动风潮,跟明朝流行的裹小脚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被畸形审美带偏的集体狂欢。
全国各地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热可以休矣!
大家怎么看?
来源:坐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