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轩高科的发展史,是时代红利与个人选择共振的结果。李缜最初是安徽省利群机械厂政治处的一个小职员。1986年,李缜被调至安徽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1992年“南巡讲话”后,李缜毅然决然选择“下海”,他通过职工集资的形式,拿到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合肥市经济技术
国轩高科的发展史,是时代红利与个人选择共振的结果。李缜最初是安徽省利群机械厂政治处的一个小职员。1986年,李缜被调至安徽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1992年“南巡讲话”后,李缜毅然决然选择“下海”,他通过职工集资的形式,拿到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合肥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下海”10年后,合肥市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更名为“国轩控股集团”。也是在这一年,刚刚成立的国轩控股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并打造出国轩苑、国轩大厦、国轩假日等一系列知名楼盘,收获了第一桶金。
2006年,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国轩高科前身)成立。这一年,李缜已经42岁。
2015年5月15日,国轩高科借壳东源电器登陆A股市场,成为“动力电池第一股”。在2016年《胡润百富榜》中,李缜家族以140亿财富一跃成为安徽首富,在整个榜单中排名第195位。
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国轩正处于第二梯队的位置,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下跌的毛利率,国轩将如何应对?
2024全球排名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三足鼎立”格局初显——宁德时代、比亚迪、LG三大巨头合计市占率超70%。根据最新数据,国轩高科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25.06GWh,市占率4.59%,稳居全国前十;全球排名则跻身前列,与韩国LG新能源、日本松下等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尽管国轩高科增速亮眼(2024年装机量同比增58%),但其与宁德时代(市占率45.9%)和比亚迪(市占率超30%)仍有显著差距。不过,凭借大众集团入股后的技术协同与全球化布局,国轩高科正加速缩小差距,成为最具潜力的“挑战者”。
1. 产能规划激进,目标全球第一梯队
国轩高科产能扩张堪称“狂飙”:2022年产能50GWh,2023年突破100GWh,2025年目标直指300GWh,覆盖中国、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市场。这一规模若实现,将超越LG新能源(2025年规划产能430GWh)的部分基地,跻身全球产能前三。
2. 海外建厂“抢滩”,规避贸易壁垒
为应对欧美“本土化制造”政策,国轩高科加速海外布局:美国伊利诺伊州超级工厂投产在即,斯洛伐克、阿根廷、越南等生产基地同步推进。2024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攀升至32.9%,预计2026年后海外出货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国轩生产线
1. 技术突破: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领跑行业
2024年,国轩高科发布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循环寿命超3000次,比主流三元电池性能提升40%,已获多家车企定点并量产装车。此举打破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成为其冲击高端市场的“杀手锏”。
2. 双技术路线并行,覆盖全场景需求
- 磷酸铁锂:主打性价比,能量密度提升至230Wh/kg,适配中低端车型;
- 三元电池:瞄准高端市场,能量密度突破302Wh/kg,配套B级以上车型。
此外,其独创的JTM集成技术(对标比亚迪刀片电池)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兼容大众MEB平台,成为打入国际供应链的关键。
3. 全产业链布局:绑定上游资源,强化成本控制
为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国轩高科深度捆绑锂矿资源:在江西宜春布局年产10万吨碳酸锂项目,与江特电机、盐湖股份战略合作,确保供应链稳定。同时,全球100个电池回收网点的建设,进一步降低对原材料的依赖。
1. 全球化战略提速,剑指海外市场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背景下,国轩高科通过“海外建厂+本地化合作”模式规避风险。其美国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配套大众、福特等车企新车型,海外收入占比有望突破50%。
2. 储能业务爆发,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64%,被彭博社评为全球Tier 1储能厂商。其“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在欧非、美洲落地,未来储能业务或贡献30%以上营收。 北京储能项目爆炸给储能未来蒙上安全的灰尘。
3. 风险警示:价格战加剧,原材料波动
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产能过剩已现(2024年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低于65%),宁德时代掀起的“价格战”或挤压二线厂商利润空间。此外,电解钴等原材料价格暴涨51.52%,短期成本压力陡增。 并且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品毛利率不及宁王,产品主要运用于低端产品。
金石
国轩高科凭借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和全球化布局,已从“二线厂商”跃升为行业黑马。若能在固态电池量产、海外市场渗透、成本控制上持续突破,或有望改写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格局。然而,面对巨头的碾压式竞争与政策不确定性,其逆袭之路仍充满挑战。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胡润研究院、国轩高科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