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如果能做到以下5种活法,98%的人都能活得很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4 23:29 3

摘要:春天开的花不懂秋天的叶,就像我们年轻时总觉得衰老是件很遥远的事。直到有天照镜子,发现鬓角冒出几根白头发,怎么拔也拔不完,才知道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人生下半场了。

春天开的花不懂秋天的叶,就像我们年轻时总觉得衰老是件很遥远的事。直到有天照镜子,发现鬓角冒出几根白头发,怎么拔也拔不完,才知道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人生下半场了。

卫健委去年做了个调查,100个65岁以上的老人里,只有不到2个人身子骨硬朗、脑子灵光,还能到处跑。这个数看着心发慌,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晚年生活要想活得好,关键还得得看自己怎么折腾。

1. 身子骨不灵便?换个法子动起来

我家楼下张大爷,年轻时扛两袋大米上五楼气都不喘一下,现在弯腰捡个钥匙都得扶着墙。可他每天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动作虽然慢得像蜗牛,却总是乐呵地说:一动还能听见咯吱咯吱的声音。"

医院老年科里常见有两种人:一种是捧着体检报告唉声叹气的,像被判了刑;另一种就像上面张大爷,有颗不服老的心和一个乐观的心态。这些不服老的人证明,身子骨旧了不要紧,只要肯换个方式使唤,照样能活出动静。

2. 记性变差怕什么,新鲜事照样能续命

对门周老师退休后突发奇想,要把《论语》翻译成各地方言。家里堆满录音设备,天天对着话筒说山东版"有朋自远方来",重庆版"三人行必有我师"。医生说这法子防痴呆特管用,他现在能说八种方言讲《论语》,还成了社区里的"方言达人"。

老年大学今年开了编程课,二十个老头老太戴着老花镜学写代码。课程结束时,他们竟然用代码在屏幕上画出会眨眼的星星。教课的年轻老师说,经常动脑的老人,记忆力下降速度能慢四成多。

就像喝功夫茶一样:"多闷会儿反而出味道。"

3. 朋友少了不用愁,交新的更自在

小区林阿姨退了五个家族群,她说亲戚群里不是养生谣言就是砍价链接。现在和三个老姐妹组了个登山队,去年把家附近的小山都爬遍了,今年说是要去黄山看云海。她们的朋友圈照片里,满头银发配着冲锋衣,比小年轻还精神。

社区茶馆的"跨代读书会"更有意思,老爷子们给年轻人讲《红楼梦》,小年轻教他们玩短视频。用他们的话说:"老朋友像老茶,越陈越香;新朋友像新酒,越品越有劲。"

4. 生活节奏慢了?正好享受慢生活

以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退休了,反而可以慢下来好好享受生活。

陈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市场,挑最新鲜的蔬菜,跟摊主聊聊天。她说:"现在买菜不是为了便宜那几毛钱,而是享受挑挑拣拣的过程。"

慢生活不等于无聊。陈奶奶还学会了插花,每周都会去花市买几支鲜花,回家慢慢修剪、搭配。她说:"以前忙得连看花的时间都没有,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欣赏每一片花瓣的美。"

5. 儿女忙没空陪?学会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很多老人抱怨儿女忙,没时间陪自己。其实,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刘爷爷就特别会享受独处的时光。他养了一缸金鱼,每天喂食、换水,看着鱼儿游来游去,能消磨大半天。

刘爷爷还学会了做手工,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小玩意儿。他说:"独处的时候,反而能静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儿女有空来看看我,我就很开心;没空来,我也有自己的乐趣。"

说到底,变老就像换季

天凉了不用硬扛,换个厚被子照样暖和。见过百岁陶艺家故意利用手抖烧出独一无二的茶杯,也见过养老院的老奶奶把轮椅舞跳成网红直播。那些活得精彩的老人,不是不会老,而是把皱纹当勋章,把白发当月光。

下次看见广场舞大妈在练新曲子,瞧见公园大爷举着单反拍荷花,别光站着看。跟着扭两步、凑近瞅瞅,说不定就找到了自己的活法。记住啊,就算满头白发,照样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早晨去菜场挑最新鲜的莴笋,下午跟老伙计杀盘象棋,晚上还能偷摸跟着孙子学两招手机P图呢。

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觉得自己老了。换个活法,九成人都能活出滋味。

来源:网络文学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