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医课堂】越冬蚊虫的防控策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11:24 3

摘要:蚊虫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病媒生物,不仅侵扰人畜、叮刺吸血,更重要的是传播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以及疟疾等。根据2024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蚊虫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人,其中越冬的蚊虫种群对疾病传播链的维持具有关键作用。众所

蚊虫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病媒生物,不仅侵扰人畜、叮刺吸血,更重要的是传播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以及疟疾等。根据2024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蚊虫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70万人,其中越冬的蚊虫种群对疾病传播链的维持具有关键作用。众所周知,夏秋季人体常遭蚊虫叮咬,但冬季却鲜有蚊患。除了衣物的防护因素外,关键在于蚊虫进入越冬状态。那么,蚊虫究竟藏身何处呢?


蚊虫的生命周期



蚊虫的生命周期包含虫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周期为7天~14天。雄蚊仅食用植物汁液和花蜜,雌蚊则需要吸血才能繁殖。雌蚊受精囊可长期储存精子,实现一次交配即可终身产卵。雌蚊一生可产卵3次~7次,单次产卵量为100粒~200粒,终生产卵量达上千粒。实验数据显示,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中,淡色库蚊完成世代发育仅需要10天,种群增长特性使得越冬期的控制尤为关键。


越冬蚊虫的定义



越冬蚊虫是指具备冬季生存能力的蚊虫个体。昆虫通过生理调节进入越冬状态(滞育),特征为代谢活动显著降低。秋末日照时间较短,在日均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蚊虫就会启动越冬准备。此时,雌蚊大量吸血积蓄能量,形成“秋蚊猛如虎”的生物现象。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越冬前雌蚊吸血量可达体重的2倍,脂肪体含量增加50%,这些生理变化为蚊虫的越冬存活提供保障。

越冬蚊虫的形态解析

蚊虫越冬形态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越冬虫卵:具备抗寒耐旱特性,伊蚊属(如白纹伊蚊)多以此形态越冬。其卵壳含特殊蜡质层,可在零下10摄氏度的环境中存活数月。越冬幼虫:以滞育状态存活于未结冰的水中,典型代表为按蚊。这类幼虫通过降低代谢率至正常水平的30%,可在冰层下维持生命。越冬成虫:库蚊属(如淡色库蚊)和按蚊属(如中华按蚊)常选择温暖、潮湿、避风的环境进入蛰伏状态。成蚊大量吸血后,选择温暖、潮湿、避风、光线较暗的环境趴着,开启不食不动的越冬模式。

防控越冬蚊虫的意义

越冬蚊虫数量直接决定次年种群基数。消灭单只越冬蚊虫相当于阻断上千只子代蚊虫的繁殖链。因此,开展越冬蚊虫灭杀工作,对于降低春季、夏季蚊虫密度和防控蚊媒传染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越冬蚊虫的场所分布

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蚊虫越冬场所呈现多样化特征:成虫偏好地下空间(车库、地下室)、闲置房间及恒温区域(花房、锅炉房),伊蚊卵多附着于容器内壁及底泥。在越冬蚊虫中,淡色库蚊占比超过90%,偶见中华按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商业综合体的通风管道正成为蚊虫新的越冬场所。

综合防控策略

越冬蚊虫活动能力较弱,场所较为集中。若能在蚊虫越冬时期进行灭杀工作,蚊虫的防控工作将事半功倍。一是公共场所防蚊、灭蚊。在冬天来临前对地下室、停车场、闲置空房、楼梯间,以及温暖的花房和锅炉房等采用滞留喷洒方式使用长效杀虫剂,当蚊虫停落并接触到药物后就会死亡;废弃轮胎应放置于避雨场所或用防雨布严密遮盖,若无条件存放,则需要进行打孔处理,防止伊蚊产卵越冬;温度较高场所的地下管道、排水沟等各类积水地方,水体中可能存在未冬眠的幼虫,可以使用灭蚊剂。二是做好家庭防蚊、灭蚊。关注闲置空房间及卫生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发现越冬成蚊时要尽快灭杀。人们要注意清除容易存水的角落和闲置的积水容器,防止蚊虫以卵的形式越冬。另外,水培植物及养鱼的容器应至少每周换水1次。(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

来源:医药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