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中山市三角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一直备受瞩目。这里近十年累计吸引投资超300亿元,镇域经济总量年均增幅稳稳保持在8.6%以上,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近期一则消息却打破了这份平静,让三角镇走进大众热议的焦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中山市三角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一直备受瞩目。这里近十年累计吸引投资超300亿元,镇域经济总量年均增幅稳稳保持在8.6%以上,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近期一则消息却打破了这份平静,让三角镇走进大众热议的焦点。
镇原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梁玉龙,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审查和监察调查。别看这只是一个基层岗位,其手中掌握的权力却不容小觑。投资服务部门在项目审批、政策扶持、土地调配等关键环节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自2018年梁玉龙担任此岗位以来,他经手的重大投资项目多达47个,涉及资金规模超80亿元。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可能改变企业的命运,也关乎三角镇经济发展的走向。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查重点围绕工程招投标、专项资金使用、政商关系这些敏感领域展开。调查组已经调取了近五年相关的财务凭证和审批档案,一场彻查正在悄然进行。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环节中,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问题,再次被推到大众面前。从近年公开的违纪违法案例来看,经济发达地区镇街一级干部违纪占比达63.2%,其中涉及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的案例超过四成。在珠三角地区,基层干部日均接触企业人员频次高达5.8次。如此高频的互动,如果缺乏有效制度约束,很容易出现问题。在三角镇这样经济飞速发展的地方,投资服务中心的干部身处权力与利益的交汇点,稍有不慎,就可能迷失方向。
中山市纪委监委在案件通报中强调“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自2023年实施“亲清政商关系建设三年行动”以来,中山市建立了2.3万份企业廉洁档案,推行“阳光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还对35个重点岗位实施廉政风险动态评估。就在此次调查启动前三个月,当地刚完成新一轮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核查,这些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为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起案件背后,还折射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次课题。在大湾区建设加速的背景下,镇街一级既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又是社会治理的“守门人”。中山市各镇街年均承接市级下放事权达128项,可人员编制增幅仅3.7%,权责配置失衡问题客观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权力不被滥用,如何让有限的人员高效行使权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专家建议,构建“智能监督 + 群众参与”的双轨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异常审批行为,同时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好比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既能让权力高效运行,又能防止其肆意妄为。
此次调查,正值全省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专项行动,具有特殊的警示意义。中山市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有29%涉及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包括违规干预市场活动、选择性执行政策等。当地推行的“政策兑现一网通办”改革,将83项惠企政策纳入数字化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努力重塑“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的当下,这起案件的查办彰显了监督执纪零容忍的态度。2024年以来,中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已立案查处乡科级干部27人,其中涉及经济领域违纪的占比达74%。案件查办过程中,“纪法衔接顺畅、取证手段多样、协作机制完善”等特点,充分展现了监察体制改革后的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起案件的后续进展备受关注,它不仅关乎梁玉龙个人的命运,更是观察基层政治生态净化成效的重要窗口。在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每一个党员干部面前的时代命题。随着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监督探头越装越密,我们有理由相信,权力任性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免责声明与邀请)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抵制低俗内容。如遇版权或人物形象疑问,请立即告知,我们将迅速处理,维护原创尊严。对于文中事件,如存在疑惑或信息不全,请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核查并修改,确保真实可信。我们坚守版权与隐私保护原则,致力于构建尊重原创、守护隐私的网络环境。诚邀您的建议与见解,每一条评论都是对我们的宝贵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创健康、积极、活力的网络空间,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