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澳门这片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大三巴牌坊如同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姿绰约的长者,静静地矗立于大三巴斜港,成为澳门最著名的标志。
在澳门这片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大三巴牌坊如同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姿绰约的长者,静静地矗立于大三巴斜港,成为澳门最著名的标志。
它不仅是澳门圣保罗教堂的遗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承载者,向世人诉说着澳门的过去与现在,展现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大三巴牌坊始建于 1637 年,原为澳门圣保罗教堂的前壁。
圣保罗教堂在当时堪称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其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与东方建筑特色,壮丽华美,令人叹为观止。
教堂的主体建筑巍峨耸立,尖顶高耸入云,仿佛直通天际,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彰显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然而1835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圣保罗教堂化为灰烬,唯独这座教堂前壁幸存下来。
因形似中国传统牌坊,人们便称之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在粤语中意为“三巴”,与“圣保禄”谐音,恰巧契合了教堂的原名。
大三巴牌坊巍峨壮观,高约 27 米,宽 23.5 米,采用三峰门式结构,巧妙地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牌坊分为上下四层,其顶部为三角楣,这种设计在欧洲建筑中十分常见,常用于教堂或宫殿的屋顶装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神圣。
顶部的三角楣上矗立着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象征,代表着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而受难的十字架,彰显着宗教的庄严肃穆。
在十字架下方,是一具鸽形铜像,铜鸽展翅欲飞,姿态优雅,象征着圣灵。
在基督教中圣灵常以鸽子的形象出现,代表着上帝的慈爱与恩典是信徒心灵的慰藉与指引。
铜鸽下方是耶稣圣鹰雕刻,圣鹰威严庄重,目光炯炯,仿佛在俯瞰世间万物,守护着信徒的信仰。
雕刻旁边刻有用来钉死基督的工具,如铁钉、锤子等,这些工具虽是残酷的刑具,却承载着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救赎故事,提醒着人们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所承受的苦难。
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雕像,圣母怀抱圣婴耶稣,面容慈祥,神情宁静,仿佛在默默祈祷,为世人祈福。
雕像周围以牡丹和菊花围绕,牡丹雍容华贵象征着中国,代表着东方文化的典雅与庄重;菊花清丽高洁,象征着日本,代表着东方文化的坚韧与纯洁。
这两种花卉的巧妙融合,不仅彰显了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流前沿阵地的独特地位,也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融。
在第三层的下面,有一层壁龛,供奉着四位基督会圣人雕像,他们或手持圣经,或手持十字架,或身披圣袍,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圣人雕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杰作,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人体结构、面部表情以及服饰细节的精准把握与深刻理解。
牌坊底部有三个大门,正面大门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L”字样,意为“天主圣母”,彰显着对圣母的崇敬与信仰;
而两侧的门上刻有基督的记号“IHS”,这是耶稣名字的希腊文缩写,常用于天主教的宗教装饰中,代表着耶稣基督的神圣与救赎。
大三巴牌坊在澳门这片土地上已静静矗立了数百年。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砖石表面变得斑驳陆离,仿佛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那些被风化的砖块、被雨水冲刷的石雕,都记录着澳门的历史变迁与岁月的流逝。站在大三巴牌坊前,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往昔的澳门在眼前重现。
从教堂的辉煌到牌坊的孤独,从殖民时期的喧嚣到回归后的宁静,大三巴牌坊见证了澳门的点点滴滴,成为时光的守护者。
如今的大三巴牌坊已成为澳门的热门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在这里拍照留念、参观游览,感受澳门的历史文化氛围。
游客们在大三巴牌坊前驻足,仰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聆听导游讲述它的历史与故事,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大三巴牌坊也成为了澳门的“网红打卡地”,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澳门的文化魅力。
大三巴牌坊这座澳门的时光印记,将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屹立不倒,传承着澳门的历史与文化。
它以砖石结构的坚固、教堂前壁的庄严、东西方艺术的交融,诉说着澳门的过去与现在,展现着澳门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岁月的长河中,大三巴牌坊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照亮着澳门的未来。
坐落地:澳门
结构:砖石结构
类型:教堂前壁
建设时间:1637年
来源:归园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