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友在公司任职,负责产品开发工作,平日里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难得回家一趟。此次见面,实属难得,刚一落座,未来得及寒暄几句,职业的嗅觉使他急不可耐,劈头便问:“你说,当下大家最急需的是什么?”
撰文作者:邓广烈
老友在公司任职,负责产品开发工作,平日里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难得回家一趟。此次见面,实属难得,刚一落座,未来得及寒暄几句,职业的嗅觉使他急不可耐,劈头便问:“你说,当下大家最急需的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全社会目前最缺的就是机器人!”
老友闻听此言,突然好像触电了一样眼睛瞪大,脸上瞬间固化了,变得呆滞。看来他全然没有料到,我会提出这个他未及思考的问题。
缓过神来后,他满带疑惑又温和地说:“为啥这么说呢?”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期待。
我缓缓说道:“以我家为例吧,现在最急需的是要有三个机器人。”
“三个?”老友又像触了电那般,急切追问。
“我慢慢解释吧。老友或许你有所不知,我爱人一直在公司上班。上班前她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班后又要接回来,接着做饭,洗衣,扫地,还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每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还忙不过来,要是家里有一个机器人闺蜜代劳,她就不至于像现在那么辛苦,就能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或与家人逛街去消费。
再看看我父亲,他说年纪大了,腿脚不听使唤,最希望能有一架像马一样的机器,骑着去爬山,去野外去溜达,抑或者骑着去河边钓鱼,去公园下棋等,要是家里有这样一匹能骑的机器马给父亲做坐骑,从今往后他就不再整天待在家里闷闷不乐,而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我呢,平时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工作之余还要出席各种应酬,常常忙到晕头转向,经常丢三落四,还出过不少洋相,闹了一堆笑话。要是有一个机器人秘书替我处理各项事务,使我在每次出场时都游刃有余,给人留下成熟稳重的好印象,而且人生活得更潇洒。
综合来看,我家总共需要三个机器人,这应该不算是好高骛远的想法吧?”
“仅你一家就需要三个机器人了,全国那么多家庭,总共得造多少个啊?你这想法也太超前了。”
我的想法确实出乎他的料想,无怪乎他感到很惊愕。
我干脆把话说得明白些,我说:“这还不算,如果把我家的情况扩展到全国,那将是一个天文级的数字。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共有4.94亿个家庭户 。按照保守估算,假如有一半家庭也需要三个机器人,仔细推算下来,差不多就7.5亿个机器人。这还仅仅是家庭方面的需求,如果算上在国防战线上应用的各种机器人,在社会上从事高危脏累工作的机器人,以及各行业用来提高效率的工业机器人,还有不断出厂换代的机器人等等,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庞大的需求量,你们公司要是开发出来,绝对是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因此说,全社会需要很多机器人,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接着补充说:“当然了,那些需要发挥人类智慧的工作,就不需要机器人去代劳了。”
老友似乎听懂了一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忽然又像想起了什么,说:“假使真能生产出那么多机器人,大家都买得起么?”
“当然得是亲民价格才行啊!”我说。
“亲民价嘛相信以后会逐步做到,不过呢,就算是亲民价,大家能有这笔闲钱么?”老友又担心起来了。
我坚定地说:“这就需要人人有稳定的工作、有长流如水的收入呀。”
“可能吗?”他满脸怀疑。
“大体上是可能的。”我非常笃定。
“说说看,你能有什么法子?”老友欲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启发。
我肯定地回答:“只需从现实中多方面挖掘,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从现实哪里挖掘呢”?。
我说:“要使人人有稳定的工作,有长流如水的收入,最快捷的办法,就必须从整改当前服务行业的乱象入手,从这些行业中释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以首先要对线上进行有效监管,比如一些电商巨头凭借强大的资本势力和资源优势,不断挤压线下商业生态空间,造成大量就业岗位快速消失。
快递服务业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大肆兼并,基层门店大量削减投送人员,不再送货上门,必须遏制这种风气,责令其坚持送货上门,坚持专一经营,促使其容纳更多的就业岗位,降低其不合理的成本优势。随着快递业的成本优势被降低,电商不合理的成本优势也随着降低,这有利于线上线下处在同一起跑上充分竞争。
直播带货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城市乡下,大有替代线下经营的态势。我们必须对哪些出墙红杏加以规范,防止蛇吞象现象的发生,使线下商业恢复热闹人气,还给社会一个人欢马叫的气象。
外卖行业从悄然兴起到如今的燎原之势,大有冲击正常秩序的态势,我们除了鼓励民众现场消费以影响它的蔓延势头,还要规范它的业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使线下餐饮服务业和生活市场不受重大损害而继续繁荣。
通过对外卖行业的有效监管和鼓励民众现场消费的双重发力,社会将保持多元化生态,就业渠道将得以扩宽,更多的人将有业可就。
此外,要打破资本对出行服务的垄断态势,恢复百花齐放的多元竞争局面,让更多从事出行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不被挤出行业门外,同时也便于消费者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其次要对大型商业服务综合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行为,进行限流式监管,采取必要措施,促使其让出部份经营项目,腾出更多的就业空间,防止其商业进一步坐大,此外要遏制各路连锁店的疯狂扩张计划,防止形成新的垄断。
如此这般,各类个体小商户将有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传统产业岗位将得以巩固和发展,社会经济将呈现一派百花争荣的局面。
新科技是国家持续发展的路径,也是增加就业门路的潜在希望。因此要加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势头。先从研发、销售、到更新迭代,再到维修服务等等,构建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和成熟的服务体系。
如此一来,大量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生产线装配工,销售人员以及编程调试运营人员,售后维修服务人员,还有为整个产业链条提供支持的后勤保障人员,等一大批人员都将获得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权威人士初步估算,目前每生产100万台机器人,就能直接和间接创造出约360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全国需求逐步到达5至10亿个机器人,将直接和间接孵化出数十亿个工作岗位。如此巨量的工作需求摆在面前,我们还怕找不到工作吗?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持续的收入,还怕买不起机器人吗?”
经我这么一番深入解说,老友突然恍然大悟,激动地站起来拍着大腿说道:“此等洞见真乃振聋发聩,为什么不能早点闻知呢?”
老友离开后,我反复思考这次对话的价值。我们的讨论,不仅仅是牵涉到现代家庭需求和社会发展机会的问题,更是对当前经济运营模式与就业生态的深度反思。
尤其在当前就业形势还不乐观的情况下,提倡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似乎是一个悖论。
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机器人的大面积应用,从生产端扩展到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将加大全社会对机器人的有效需求,由此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那些曾经被机器人替代而消失了的岗位,将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弥补和扩充。
更欣喜的是,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一系列的新兴产业随之兴起,大量的就业机会将伴随而来。那么,当前所有的就业焦虑,都将如同阳光照射下的冰块而快速消融。
机器人走入全社会,已经不是海市蜃楼,而是时代的呼唤,它不只为人类生活画出美好蓝图,更是撬动经济良性循环的有力杠杆,面对这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我们还能站在岸边袖手旁观吗?是不能的。
来源:邓广烈